秦始皇兵馬俑考古重大新發現 6000多件寶物與一號坑甬道被人挖開過

        2023-01-12 10:07:08       來源:快科技

        1月12日,陜西省文物局召開“2022年度陜西重要考古發現”新聞發布會,公布了蔣劉遺址、太平遺址、神木石峁遺址等11項重要考古發現,秦始皇帝陵考古發掘也有重大新發現。

        據介紹,2022年,陜西省考古成績碩果累累。

        石峁、太平、西頭、周原、秦雍城、秦始皇陵、秦咸陽城、櫟陽城、下站、漢長安城、漢霸陵、隋唐長安城、清平堡、石窟寺等20余項主動考古項目持續開展,發掘面積近萬平方米,發掘各類遺跡百余處。

        同時,石峁高等級貴族墓地、太平龍山時代環壕聚落、西頭西周時期大型城址、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重要發掘、清平堡長城考古新認識等重要成果不斷涌現。

        全年完成配合建設工程考古項目約1100余項,發掘古墓葬座、灰坑、房址等遺跡1萬余處,遺址近6萬平方米,出土各類文物約5萬件(組)。

        蔣劉仰韶大型環壕遺址、柳公權撰書墓志、隋唐長安城朱雀大街五橋并列遺址等重要發現使古代歷史風貌重回大眾視野,也為規劃決策提供了依據,取得了良好效果。

        據悉,秦兵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園外圍的一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號坑面積最大,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

        按照排列密度估計,全部發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馬約6000余件。

        2009-2022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對一號坑進行第三次正式發掘。

        發掘位置位于一號坑T23、T24方,包括G8-G11四個過洞、Q8-Q10三個隔墻、俑坑的北邊壁等第三部分,發掘面積約430平方米。

        本次發掘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馬16匹;戰車4乘、鼓2處、鼓槌1處、漆盾1處、籠箙3處;兵器柲多處、弓弩箭箙多處;發現車馬器、兵器、生產工具等,共計近千余件(組)。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員申茂盛表示,此次考古發掘顯示,俑坑甬道被人挖開過,推測有人利用甬道進入俑坑。

        考古人員推測,能夠利用甬道進入俑坑進行破壞的人,一定是參與了俑坑修建的人,聯想投降項羽的秦兵,這些人在接受了項羽的指令來破壞的話,一定是輕車熟路,所以,甬道跡象可為項羽破壞秦始皇陵園和兵馬俑坑提供一個非常有力的佐證。

        第三次發掘的重要發現、新認識有——

        俑坑建筑結構:

        俑坑的木質結構是由地栿——立柱——枋木——棚木構成框架式結構,較其他陪葬坑由墊木——地板——立柱——廂板木——棚板木所構成的廂槨式顯得技術原始,兵馬俑陪葬坑應該是陵園中修建較早的一組陪葬坑。

        俑的等級與軍陣:

        明確了特殊俑的職能;初步搞清了軍陣的排列規律。

        車屬遺跡:

        清理出籠箙等遺跡。并判定其為車配置裝納雜物之器,并非馬槽。

        武器裝備:

        認為俑坑內的長兵器主要為鈹與戟;短兵器分辨出兩種青銅劍有等級上的區別;遠射兵器,解決了檠木的使用問題;防護設備清理出俑坑中第一面盾牌;指揮設備清理出鼓與鼓槌。

        陶俑制法上的新突破,認為俑的雙臂單獨制作,待陶俑軀干完全作好并且二次覆細泥,細部雕飾包括鎧甲已完成后才粘接雙臂,搞清楚了陶俑的制作程序。

        “物勒工名”方面認為有其具體實施的范圍和程度,不同的產品有著不同的質量要求。

        彩繪保護與文物修復也有了新的突破,到目前為止已修復陶俑約140余件。

        鼓:扁圓形,面皮質,繪彩,鼓壁圓弧形,薄胎,髹漆近無,繪彩。夾紵胎,有漆灰,壁面有竹質鼓釘,銅環釘3枚,等距離分布孔內穿線絲捆綁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