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個季度對華貿易逆差,“韓國制造”努力升級保中國市場

        2022-11-22 08:45:42       來源:環球時報


        (相關資料圖)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張靜】據韓聯社報道,今年截至本月20日,韓國累計貿易逆差為399.68億美元,這是歷年最高紀錄。韓國SBS電視臺21日稱,作為韓國經濟支柱的對外出口形勢并不理想。而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自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韓國首次出現連續兩個季度的對華貿易逆差。

        根據韓國關稅廳21日發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韓國11月前20天出口額同比減少16.7%。按商品種類看,鋼鐵制品、無線通信設備、精密儀器、船舶出口減少,汽車、石化制品等出口增加。按出口目的地來看,對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貿易額下滑28.3%,對歐盟、越南、日本出口均減少,但對美國出口增加。韓國貿易逆差持續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韓國明知大學經濟系教授趙東根表示,明年高利率、高通脹的經濟大環境將持續,對華出口難以出現大的轉機,半導體出口也難以扭轉局面,因此明年韓國出口仍面臨重重困難。

        韓國貿易協會也在近日表示,雖然原材料價格上漲和全球經濟放緩等周期性因素是主要原因,但即便情況有所好轉,韓國對華貿易也不太可能會出現過去那樣的順差,因為中韓貿易結構正在發生變化。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此前中國大量從韓國進口顯示器和半導體等中間產品(組裝最終產品的零部件),但目前中國已經具備大規模生產中間產品的能力。此外,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開始追求供應鏈多元化,這兩大原因導致韓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出現下降趨勢。有數據顯示,目前中間產品仍占韓國對華出口的最大比重。今年1月至9月,這類產品占韓國對華出口總額的83.6%。

        韓國貿易協會稱,為了改善貿易失衡,韓國必須擴大對中國中間產品出口的高科技含量。該協會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有必要確保以核心材料和零部件的高科技中間產品為中心的穩定出口供應鏈體系,需要技術創新來進一步擴大高科技中間產品的附加值。”

        該協會同時認為,韓國企業應該瞄準中國消費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考慮進入更多二三線城市。資料顯示,在過去10年,韓國對中國的消費品出口僅占韓國對中國出口總額的3%至5%左右。報告稱,由于中國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在提高,中國消費者有了更大的購買力,這加大了對高端消費品的需求。實際上,在2007-2021年間,中高端產品在韓國對華出口總消費品中所占比例已從48.1%增加到66.6%。

        關鍵詞: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