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帶感的歌就會跟著節奏搖頭晃腦,這不是咱人類的專屬。
日本東京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老鼠也會踩點打節拍,并且和人類一樣,對120-140bpm節拍的音樂最有感覺。
達到這樣的技能并不需要接受訓練,腦袋里也不需要安裝什么AI控制器——這妥妥的就是天生的。
目前,這項成果已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作者表示,這是第一個除了人類之外的節拍同步性研究報告。
這項成果將有助于我們弄清大腦隨音樂打節拍的深層機制,甚至是人類音樂和舞蹈的起源等等。
老鼠也會“蹦迪”,最喜歡Lady Gaga的歌
實驗過程如下:
一共10只老鼠,每只頭上都安裝一個無線加速度計,它可以檢測到最輕微的頭部運動。
然后給它們放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K.448》。
這里只選取約1分鐘的片段,并分四種不同速度播放:0.75x、1.0x、2.0x、4.0x。
對照組是20位人類,聽同樣的音樂,佩戴同樣的加速度計。
結果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
當音樂處于每分鐘120拍-140拍之間時,老鼠們居然可以表現出和人類相似的頭部“抽動”頻率(也就是下圖第二行,正常速度的132bpm)。
與此同時,科學家還觀察到此時的小耗子們還會出現雙足站立的情況。
而當鋼琴曲播放速度變快時,小鼠們的反應會減弱(節奏太快確實搖不動啊)。
得到這個結果后,科學家還想弄清老鼠們合拍的最佳節奏是否比人類快,畢竟老鼠的身體更小、心跳速度更快等。
但他們發現,事實與此無關,老鼠們的最佳節奏取決于大腦的時間常數(也就是大腦的反應速度),這也意味著所有物種的最佳節奏都是一樣的。
在緊接著分別播放的五首歌——Lady Gaga的《Born This Way》、皇后樂隊的《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莫扎特鋼琴奏鳴曲《K.448》,以及Michael Jackson的《Beat It》和Maroon 5的《Sugar》——中,小鼠們對120拍的《Born This Way》“最有感覺”,這和人類是一樣的。
關于作者
本文作者一共6位,全部來自東京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通訊作者I為副教授Hirokazu TAKHASH,他主要研究方向為大腦的“逆向工程”,也就是大腦神經科學。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