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美國《紐約時報》11月22日文章,原題:美國大學排名終將消失嗎?
近日,耶魯大學法學院令人震驚地宣布,它將不再參加《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每年發布的有著巨大影響力的排名。鑒于該排名備受申請者和校友的重視,耶魯大學的決定在法律界以及整個高等教育界引起震動。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喬治敦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密歇根大學的法學院也迅速跟進。這將成為大學排名終結的起點嗎?我確實希望如此。
自1983年出現以來,《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高校排行就逐漸發展為一股強大勢力。數十年來,該排名經受了來自記者、大學校長和美國教育部長的尖銳批評,他們認為這種排名忽視了各所院校的鮮明特色,迫使院校為提升排名而放棄教育優先事項和原則。
多個事實證明,其未經驗證的評分系統存在造假的可能性,《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對此一再否認。哥倫比亞大學提交夸大的統計數據,使其在2022年“美國最佳大學”排名中高居第二位,而這只不過是其中一個最顯眼的例子而已。盡管許多專業教育者認為這些排名沒有太多實際意義,但在這次之前,僅有少數幾所院校敢于退出。對于那些退出的院校,《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將自己的統計數據插入排名公式以嚴懲那些院校。里德學院在1995年退出后,排名從高位暴跌至墊底的25%區間。在因提交存在明顯偏差的數據而遭受抨擊后,哥倫比亞大學選擇不為其最新排名提供數據,其排名從第2位下跌至第18位,其他影響仍有待觀察。
大多數院校都極其擔心排名下降,這不無道理。學術研究一致顯示,學生申請人數減少與前一年排名大幅下降有關。正如一位院校負責人曾告訴我的那樣,“我討厭排名,但單方面退出無異于自殺。”然而,一些跡象表明這一次有所不同。人們很難不將哈佛、耶魯和其他頂尖高校的法學院的舉動當回事,因為這些法學院穩居聲望、財富和影響力的最頂端。這些學校抵制該排名的原因不僅在于不可靠的統計數據引發爭議,還在于這些學校的院長認為該排名采用的計算公式有利于富人和特權階層。
不過,一些教育工作者表示,盡管《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排名存在各種缺陷,但它仍是現有的評估院校表現的最佳標準。但我認為,是時候不再習慣于依賴這種排名了。隨著排名靠后的院校不再把排名看得過重,這些學校可以制定自己的“名校”標準,更新院校網站中關于學校的更多信息。換言之,各個學校需要自己做功課,而非僅僅依賴排名。與此同時,從該排名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的教育工作者們可以自由地追求其獨特的教育使命:設定自己的優先事項;專注于學生所學的知識;敢于錄取那些背景不那么優越但更有前景的申請者;為畢業生在更廣泛的領域從事更有成就感的工作作準備。簡言之,這將使高等教育恢復其作為社會流動引擎的歷史功能。(作者科林·戴弗,崔曉冬譯)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