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日本壟斷 OLED關鍵材料FMM首次國產

        2023-01-30 20:51:00       來源:快科技

        1月30日消息,近年來,隨著京東方、TCL華星等眾多國產顯示面板廠商的迅速崛起,國產LCD的出貨量已經拿下了全球超過67%的LCD面板市場份額,但在OLED面板市場,國產面板廠仍在奮起直追,特別是在制造OLED所需的設備和原材料上仍受制于國外廠商。

        近期,國產廠商寰采星科技首次打破日本壟斷,成功量產了OLED面板制造所需的關鍵材料FMM(Fine Metal Mask)。

        OLED加速滲透,國產OLED產能增長迅猛

        隨著 OLED 技術的不斷成熟,OLED 面板商 業化趨勢逐步體現,市場規模在不斷增長。

        根據 DSCC 的數據,OLED 的滲透率在 逐步提高,預計在 2022 年 OLED 在顯示領域的滲透率與 LCD 持平,2023 年的滲透率將超過 LCD。

        根據Omdia預計,從2021年到2028年,OLED 顯示面板的出貨面積需求將以11.6%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達到3070萬平方米。

        隨著OLED 面板市場規模的不斷增長,也帶動了上游 OLED 材料市場的快速發展。

        根據 Omdia 的數據,預計 2021 年全球 OLED 材料市場規模將增長 40%,達到 17.54 億美元;小尺寸 RGB OLED 材料將占據 OLED 材料市場總規模的 70%;大尺寸 OLED 材料將增長 69%,達到 5.41 億美元,市場規模巨大。

        預計2022年全球OLED材料銷售金額將達到21.95億美元,同比增長30%,到2025年,OLED材料市場銷售金額有望達到29億美元。

        從國內OLED產業發展來看,隨著OLED 技術的不斷成熟,其應用越來越廣泛,特別是手機廠商加速導入國產OLED屏幕,國產OLED面板廠商也在持續擴大OLED 產線布局。

        目前,中國大陸廠商已建及在建的 OLED 產線超過20 條,這些產線全部建成投產之后,預計產能約為 88.65萬片/月。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OLED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2632億元,同比增長31.3%;預計2022年,我國OLED市場規模將達3225億元。

        據Omdia預測,單看已公布的OLED產線,到2026年,中國OLED面板產能有望占到全球產能的49.04%,與韓系OLED面板產能平分秋色。

        隨著國產OLED的崛起,也將直接帶動國產OLED原材料產業的發展。

        OLED核心材料仍受制于人

        OLED 也稱為“有機發光二極管”,平板顯示技術之一,具有自發光的特性,因此 其具有一種專屬的原材料,即有機發光材料。

        有機發光材料是 OLED 面板的關鍵核 心材料,直接決定了面板的發光特性,在成本中占比 23%,同時也是技術壁壘最高的領域之一。

        OLED 基本器件結構包括陰極、電子注入層、電子傳輸層、有機發光層、空穴傳輸 層、空穴注入層、陽極和基板。

        有機發光材料按照用途可以分為發光功能材料、空 穴功能材料和電子功能材料,其中發光功能材料可進一步劃分為紅光主體/摻雜材料、 綠光主體/摻雜材料和藍光主體/摻雜材料。

        發光功能材料按照代際劃分,可以分為熒光材料、磷光材料和 TADF 材料。

        熒光發光是第一代發光技術,發光效率較差,僅為 25%。

        磷光是第二代發光技術,發光效率和發光效果好于熒光材料。目前紅光、綠光材料已經處于磷光材料技術階段,其中磷光材料已經規模化應用;而藍光磷光材料目前還處于研發階段。

        第三代發光技術是熱活化延遲熒光材料(TADF),目前仍然處于研發階段,尚未實現商業化應用。

        OLED 有機發光材料的生產流程可以分為中間體、前端材料和終端材料三個階段。

        首先是將有機發光材料的化工原材料合成中間體;再將中間體通過一步或者多步工 藝合成前端材料;最后對前端材料進行多次升華提純后得到終端材料。終端材料即為升華后材料,可以直接蒸鍍到基板上用于 OLED 面板的生產。

        前端材料純度相對較低,其技術壁壘相對較低。

        終端材料是直接用于 OLED面板的制造,對于純度要求高,一般純度要求為 6-8N (99.99999%-99.999999%)以上。

        若使用了純度不達標的終端材料,不發光的雜質會使得 OLED 顯示屏出現黑點,并且會加速有機發光材料整體的氧化過程,導致大面積花屏、黑屏的現象,降低面板的使用壽命。因此終端材料具有很高的技術壁 壘和專利壁壘。

        目前,在中間體和前端材料的國產化方面,國產廠商也在加快推進。

        萬潤股份、瑞聯新材、阿格蕾雅等企業實現了中間體和前端材料的量產, 并且成功進入終端材料的供應商。萬潤股份客戶以德國默克為主;瑞聯新材主要是以空穴傳輸層材料和熒光藍光發光層材料為主;而阿格蕾雅研發且具備量產能力的 OLED 材料達四十多種。

        終端材料對于升華提純的要求高,技術壁壘較高,核心技術和專利長期都掌握在海外少數廠商手中,市場也主要被美、日、韓、德等海外企業壟斷。

        主要廠商包括日本出光興產、 德國默克、美國 UDC、陶氏化學、住友化學等,前三大廠商的市占率超過 65%,市場集中度高。

        美國 UDC 在紅光、綠光磷光摻雜材料專利上具有壟斷地位,陶氏化學占據 了紅色發光材料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日本出光和德國默克占據了藍色熒光材料大部分市場份額。

        相比之下,國產廠商還存在著升華速率低下、單體材料純度不高、連續升華技術未突破、升華工藝繁瑣等問題,目前只有少數幾家廠商具有終端材料生產能力,國產化水平低,通用輔助材料國產化率約為 12%,而發光功能材料國產化率不足 5%,進口依賴嚴重。

        另外,在將終端材料蒸鍍到基板上的過程當中,還需要用到掩膜版,這是OLED蒸鍍工藝中必不可缺少的高價值核心生產耗材,需要定期更換,生產成本較高,決定了OLED屏幕生產的良率和分辨率。

        OLED蒸鍍工藝所需的掩膜版主要被日本廠商所壟斷,這也是國內極為薄弱的關鍵一環。

        打破日本壟斷,寰采星實現FMM量產

        通常蒸鍍工藝使用的掩膜版可以分為Open Mask和FMM。

        Open Mask是在顯示屏啟動的范圍內沒有遮擋部位的開放式掩膜版。在顯示器的工作范圍內如果沒有遮擋區域,將無法沉積整個顯示器表面。

        當用一種顏色的發光材料沉積發光層或沉積到EIL、HTL層時,可以使用它。

        FMM則是精細金屬掩模版,主要是用于在OLED顯示器的基板上沉積作為發光體的有機物。

        它是“帶有小且密集孔的薄金屬掩模板”,它的作用是使發光有機材料沉積穿過掩模并沉積在基板上的所需位置上(小孔越密集,生成的像素點越小,分辨率越高),是用來解決蒸鍍有機材料RGB三基色的像素陣列涂布,也是目前唯一實現量產的彩色化技術方案。

        比如,京東方的B12和三星顯示的A4E,都是基于精細金屬掩模板(FMM)工藝的OLED工廠。

        作為FMM是OLED面板蒸鍍工藝中的關鍵材料,根據群智咨詢預計,2021年全球FMM市場需求規模近37萬條。

        隨著FMM廠商的良率提升和新產能的釋放,到2025年全球FMM供應規模將近60萬條。隨著相關廠商OLED產能的擴大,導致FMM等上游材料出現供應緊張情況,其供需缺口也進一步擴大。

        群智咨詢預計,全球FMM供需比在2021年缺口最大為31%,若FMM廠商投資擴產及良率提升進展順利,預計到2025年FMM供需關系才得以有效緩解。

        從FMM的供應格局來看,此前全球只有日本DNP、TOPPAN兩家企業供應商,其中DNP占據了90%的市場份額,有著壟斷性優勢。

        DNP還與三星簽署有壟斷性合約,把技術含量最高的產品賣給三星Display,且占據絕大部分的產能,國內面板廠商只能購買購買品質相對差一些的產品。

        此外,有消息顯示,中國及韓國的面板廠商采購NDP的FMM材料都要被迫簽訂排他性協議。

        為了打破日本廠商對于FMM的壟斷,近年來國內的寰采星科技、眾凌、達運、奧萊電子、高光半導體等廠商紛紛發力 FMM 領域,但是他們缺乏優質的 FMM 材料—— Invar(鐵鎳合金)來源,絕大部分廠商 FMM 推進速度較慢。

        據集微網援引供應鏈的最新消息顯示,寰采星科技的FMM已經成功量產,打破了日本對FMM材料的壟斷,填補了中國 FMM 的空白,并已導入了和輝光電的第六代AMOLED生產線,獲得了部分三四線手機廠商的認可。

        資料顯示,寰采星科技(寧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注冊資本約4189萬元,是國內OLED半導體顯示用精細金屬掩膜版(FMM)產業化及工藝技術綜合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創始團隊由全球半導體顯示領軍人物劉秉德領銜,匯集全球半導體顯示行業領軍級運營團隊和全球領先的金屬掩膜板核心技術團隊以及行業內知名供應商的銷售團隊,包含兩位國千專家和兩位深圳“孔雀計劃”專家。

        目前,寰采星科技已擁有百余項 FMM 專利,完成兩項國家 "863 項目計劃 ",并已在寧波投建了中國首條第六代 FMM 量產線。

        去年四季度,寰采星科技二期擴產項目也已正式啟動。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