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產業是太空經濟核心組成,伴隨各國圍繞太空資源激烈競爭,衛星產業戰略價值凸顯,預計“十四五”期間,在國家政策、技術升級、外部事件等多重因素催化下,我國衛星發射仍將快速推進,產業鏈上游的核心元器件環節以及中下游的用戶終端與應用服務產業將深度受益。
▍產業概況:航天產業重要構成,廣泛滲透至下游政府、軍事、民用等領域。
作為用途最廣、發展最快、數量最多的航天器,衛星發射數量占航天器發射總數的90%以上,由此形成的衛星產業是太空經濟的核心組成,收入規模占航天產業的70%以上,產業鏈涵蓋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和運營服務四大分支。當前,衛星產業已廣泛滲透至下游的科學研究、技術試驗、民生服務等領域。
按應用領域,衛星可分為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衛星等;全球來看,通信衛星為第一大組成(數量占比64%),而在我國遙感衛星為第一大組成(占比53%)。
按下游使用對象,衛星可分為商用衛星、軍用衛星、政府衛星、民用衛星等;全球來看,商用衛星為第一大組成(占比72%),而在我國政府衛星為第一大組成(占比38%)。
按軌道高低,衛星可分為低軌道衛星、中軌道衛星、高軌道衛星;近年來,全球低軌道衛星發射數量高增,成為衛星發射的主要構成。
▍驅動因素:政策、技術等多因素共振,衛星產業迎來黃金發展期。
從戰略價值來看,由于衛星運行所需的軌道、頻譜資源具有稀缺性、排他性,且遵循先到先得原則,各國加緊布局衛星產業,產業戰略價值逐漸凸顯。
政策上,回顧“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強調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衛星及應用產業鏈,期間我國衛星發射顯著提速;展望“十四五”,我國陸續頒布的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國家應急體系規劃等,均對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通信、導航、遙感等方向的應用創新提出要求,預計期間我國衛星產業服務下游行業應用的能力將進一步強化。
技術上,近年來衛星研制向小型化、標準化演進,成本優化,為衛星批量發射與組網奠定基礎,小衛星用途廣泛并得到多國重視;同時,火箭發射實現一箭多星,我國也積極布局可重復使用火箭研制,預計發射成本將得以進一步控制,支撐高頻次的衛星發射。
▍星鏈計劃:星鏈計劃具有商業與軍事應用價值,我國加緊推進衛星互聯網建設。
美國SpaceX公司2014年提出星鏈計劃,預計發射4.2萬顆衛星,建設天基通信系統,提供互聯網服務。截至2022年8月,星鏈計劃已累計發射3208顆衛星,伴隨未來發射的推進,或進一步加劇近地軌道頻段資源競爭、空間擁擠等問題。在商業應用上,星鏈采取月費+終端接收器收費模式,全球用戶超40萬,目前主要服務北美、歐洲用戶;SpaceX近期還聯手電信運營商T-Mobile,宣布將實現手機與星鏈衛星直連,支持短信、圖像與語音通話。
星鏈計劃發展得到美國軍方支持,空軍、陸軍以及太空發展局與星鏈衛星開展多重合作,根據中國國防報等媒體報道,未來星鏈衛星或將替代GPS,為美軍提供分布式極速數據通信,星鏈衛星也有望搭載軍用載荷,執行軍事任務。鑒于星鏈衛星對全球太空經濟帶來的影響以及其具備的深遠軍事價值,我國也加緊實施多個星座計劃。
2021年4月,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從事衛星互聯網設計建設運營,作為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未來有望推動我國各星座計劃之間聯動。我們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衛星發射數量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如假設“十四五”期間衛星發射相較于“十三五”期間翻倍,則我國“十四五”期間將合計發射衛星超過500顆。
▍產業拆解:上游技術門檻高,中下游終端、應用服務為衛星產業產值的核心。
2021年,全球衛星產業規模達到2790億美元,其中衛星制造業、發射服務業、地面設備制造業、衛星服務業分別為137/57/1420/1180億美元,衛星產業產值核心分布于中下游;我國衛星產業產值分布與全球類似,衛星應用領域,2020年導航、通信、遙感領域收入規模分別為4033/723/82億元。
在上游制造環節,由于門檻高、工藝復雜,主要由航天科技集團等國家隊承擔,近年來商業力量也有所參與并主打低成本化;佳緣科技、鋮昌科技等參與其中的元器件硬件生產任務。
在上游發射環節,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具有國際層面的可靠性、性價比優勢,商業航天發射服務也在奮力探索中。
在中游設備環節,固定/移動地面站發揮銜接作用,用戶終端準入門檻較低,市場需求多元化,參與企業數量多;導航終端中,我國實現北斗芯片的國產化突破,已經達到22nm工藝制程;通信終端中,全球首創的北斗短報文芯片完成研制,為智能手機衛星通信提供支撐。
在下游應用環節,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應用領域廣泛、規模龐大、發展快速;衛星通信服務產業預計在移動通信的帶動下進一步加速滲透;衛星遙感服務戰略意義突出,在數據處理技術的快速迭代下,廣泛應用于政府、國防、民生等多領域。
▍投資建議:
“十四五”期間,在國家政策、技術升級、外部事件等多重因素催化下,預計我國衛星產業整體,特別是上游的核心元器件環節以及中下游用戶終端與應用服務產業將保持快速發展。
衛星導航方面,伴隨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北斗應用將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縱深發展,產業生態有望持續完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規模預計將快速增長;
衛星通信方面,在全球衛星通信發展熱潮中,我國依托天通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擺脫對國外依賴,全球首創的北斗短報文芯片宣布完成研制,華為Mate50手機作為消費型終端或將率先支持衛星通信功能,由此催化下,我國衛星通信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衛星遙感方面,遙感數據服務戰略意義突出,且廣泛滲透至政府、國防、民生等領域,預計下游需求持續性強。
▍風險提示:
衛星發射進度不及預期,衛星與火箭研制技術進步不及預期,衛星應用服務價值兌現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