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20日,《中國家庭風險保障體系白皮書(2023)》(以下簡稱《白皮書》)在京發布。《白皮書》指出,中國家庭結構正呈現出“小型化”“老年化”“獨居化”趨勢。同時,大多數中國家庭現有商業保障不足,應結合家庭面臨的主要風險更加科學地配置資產,未雨綢繆。
具體來看,過去10年,中國家庭戶數量持續增加但未來增勢將放緩;單個家庭人口結構從2000年的3.46人降至2020年的2.62人,戶均規模不斷下降且降幅有擴大態勢;一代戶的比例從21.7%攀升至49.5%,二代戶的比例則從59.32%下降至36.72%。與此同時,伴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老年人家庭戶在2020年達1.74億戶,其中獨居老人戶和空巢老夫婦家庭戶占比超四成,未來還會繼續增加。
與此同時,《白皮書》顯示,中國家庭普遍對疾病、意外傷殘、死亡、養老、財富保值增值、財富安全六類風險的關注度較高,但在健康、醫療與養老方面存在較大缺口。月收入1萬元以上的受訪者的預期退休金水平,低于未來長期養老所需資金;近六成的受訪家庭每年自費醫療金額超過1萬元,73.4%的家庭自費醫療比例在30%以上;60.7%的家庭認為抵御意外傷殘/身故風險的心理安全金額為125.4萬。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負責人朱俊生介紹,大多數中國家庭現有風險管理模式以社會保險為主,商業保障不足,同時家庭財富中房產占比偏高、金融資產中儲蓄占比偏高。
這種模式未來會面臨三大挑戰:一是人口老齡化下社會保險面臨較大壓力,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的保障水平有限且未來難有大幅提升;二是由于房地產及稅制改革等政策調整,未來房產增值空間下降,資產再配置需求提升,以房養老等傳統保障形態受到沖擊;三是國民儲蓄當前均以短期為主,無法滿足長期養老儲備需求。
據此,《白皮書》提出構建新型中國家庭風險保障的理論體系,即基于家庭生命周期下的家庭責任、風險與需求,充分運用保險的保障屬性、保值屬性和法律屬性,依托“保險+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全方位、動態化實現健康、養老與財富等風險管理目標。
“家庭生命周期與家庭財富水平是影響家庭風險保障最關鍵的兩大因素。”長城人壽總經理王玉改指出,其次中國家庭主要面臨著死亡、意外傷殘、疾病、養老、財富增值保值、財富安全六大風險,處在不同生命周期與不同財富水平下的家庭,所關注的風險側重點與優先級會有所不同,家庭保險配置模型也不同。
《白皮書》針對中國家庭面臨的基本風險和養老風險,提供了明確的保障缺口測算方式,并為家庭成員的保險配置提供策略參考,強調充分運用保險的保障屬性、保值屬性與法律屬性,建立健全家庭風險保障體系。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