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在很多園林當中,我們經常出現水里立有一根石柱,在日式園林當中尤其常見,它被稱作“幢”。
早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它的作用跟塔是很相似的,古代佛教用石刻宣揚佛法、是記錄佛經的一種表現形式。塔是用來供奉舍利的,這種“石幢”呢,是用來鐫刻佛號和經文的,所以也叫“經幢”。
很多人對池塘設置水幢不理解,有一種說法是蘇州多河,常有人不慎落水,而民間風俗,稱落水鬼要尋找到替身方能重新投胎轉世,為了使溺亡者不通過找替身也能投胎轉世,便在水邊一側設立一根石柱,石柱八面刻有佛號,由于石柱頂部又光又圓,俗稱“石和尚”。元代陸友仁《吳中舊事》有關于經幢的記載,石幢建于水邊,作為辟邪功能的吉祥物。可理解為縮小版的風水塔。
“石和尚”到了園林之中,就衍化成了園林造景中的一個小品,立于水中,可以豐富平靜的水面景觀,豐富層次。古人認為石幢有鎮邪的功能,筑水中以超度溺水者亡魂,同時又兼具審美功效,豐富水面景觀。民間又稱呼為“浮屠”,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留園東南角這座石幢高約兩米,基座為三層蓮花座,幢身刻如意紋,頂蓋置寶葫蘆,樸拙崚嶒。
園林每一處地方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