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據央視新聞報道,今天零時許,長江口橫沙水域見證了中國水下考古新的歷史性突破——長江口二號古船順利打撈出水。
這艘古沉船是是目前國內乃至世界上發現的體量最大、保存最為完整、船載文物豐富的古代木質沉船之一,填補了我國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
那么這艘清代古沉船是如何被發現的,目前它又有哪些珍貴的文物出水?一起了解下。
據了解,2011年上海市文物局啟動長江水下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四年后的2015年,在長江口的崇明、橫沙水域開展水下考古調查時,通過聲吶掃射的技術,發現了一艘木質沉船,考古編號為長江口二號。
經過長達7年勘探,探明該沉船為木質帆船,確認年代為清代同治時期,古船長約38.8米,寬約9.9米,所在水域水深8-10米,船體埋藏在5.5米深淤泥中,已探明有31個艙室。
調查人員前期潛入水底,選取古船四個艙室進行了小范圍的清理,均發現艙內有碼放整齊的寶貴的景德鎮窯瓷等精美文物,種類多,數量大,另外,在船體和周圍還出水了紫砂器,木質水桶殘件、鐵錨、桅桿等大量的文物。
長江口二號出水后,將被運往上海船廠救治,昔日的老船塢將變身考古大棚和古船實驗室,未來將在這里解開更多古沉船的未解之謎。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