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供圖
(資料圖片)
低碳旅游是順應時代需求大勢,也是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趨勢。5月19日在云南省騰沖市舉行的“5·19中國旅游日·旅游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了《云南低碳旅游與全價值鏈可持續發展行動白皮書》,通過“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與應對,低碳旅游概念及案例,云南全域低碳旅游發展評價與展望,低碳旅游倡議”4個篇章系統闡述低碳旅游的發展模式,倡導低碳旅行活動。
什么是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的本質是對大自然的守護,是為了保護地球家園而克制自己的行為。對于景區來說,是雇傭更多的當地人在景區工作;對于旅行者來說,是在旅行途中盡可能飲用自備水,吃當地食物,自帶牙刷,節約空調,拒絕商品過度包裝,盡可能乘坐火車地鐵等交通工具,自駕時爭取多帶一個人……在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文旅專家、中青旅研究院副院長葛磊看來,“尤其是傳統的觀光旅游,一次去很多地方,看很多景點,這種旅游方式并不低碳;相較而言,深度旅游才是最低碳的旅游,在目的地停留下來,坐在陽臺上看看遠山,騎著自行車在附近逛一逛……”
葛磊認為,疫情之后人們更加渴望精美的、小眾的、可持續的、親近自然的、綠色的小團隊旅行,而國內多個省份都在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進行了頗有成效的探索。例如云南省打造的半山酒店,將酒店融合在山林、湖畔、茶園等自然風光之中;松贊酒店,不僅建造在最美的風景里,與自然融為一體,窗外或是對著人跡罕至的雪山,或是對著繁花盛開的山谷,而且酒店會帶著客人去當地菜市場買菜,去高原牧場擠牛奶,去藏民家中唱歌、熬奶茶……
近期火“出圈”的淄博燒烤,其成功也并非偶然。早在8年前,淄博市就由城管局牽頭發展燒烤,當時城管局做了兩件事情,第一是鼓勵燒烤集約經營,避免擾民;第二是推廣無煙燒烤,用高壓靜電阻斷空氣污染物。
低碳旅游也是一種“綠色旅游”,是回歸大自然的“生態旅游”和“可持續發展旅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發展旅游業和保護生態是矛盾的,是互相“打架”的。那么,人與自然怎樣才能和諧共處,在保護生態資源的前提下,旅游業是否還有向前“邁一步”的空間?
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楊宇明介紹了生態旅游的概念。他認為,發展生態旅游,把生態資源變成生態旅游產品,需要做到3點:在哲學層面樹立正確的自然觀,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科學層面守住生態保護的紅線;在技術層面打造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旅游產品。
楊宇明認為,發展生態旅游、打造生態文明要做好3個融合:一是旗艦物種與生態旅游的融合,用旗艦物種的社會吸引力和號召力促進社會力量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例如熊貓是中國乃至世界的一個旗艦物種,而云南的旗艦物種有亞洲象、綠孔雀、滇金絲猴、高黎貢白眉長臂猿、雙角犀鳥等,發揮旗艦物種的引導作用,能夠號召社會力量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保護。二是自然生態保護與生態旅游的融合,將脆弱的資源保護起來,而環境承載力大的資源可以用來為人類服務。三是生態與文化的融合。楊宇明說,無論是草原文化,還是茶文化、花文化,都離不開生態資源,講好生態故事和生物多樣性故事,可以把生態資源開發成生態文化旅游產品。
西南林業大學地理與生態旅游學院原院長、云南省政府參事葉文提出,生態旅游有3個范疇:自然生態、農業生態和文化生態。他認為,文化和自然是融為一體,不可分開的,所以發展生態旅游需要建立一整套文化體系,要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懂得人類和自然是一個共同體。
發展生態旅游既要保護自然,也要為旅行者服務,關注旅行者的便利和安全,這就需要科技和生態旅游相融合。中國聯通集團文旅體育行業總經理李玲提出,發展智慧旅游,既可以實現生態保護,也可以為旅行者提供服務。例如在江西廬山西海景區,安裝了全套的生態保護系統,能夠對水文、空氣等情況進行監測,觀光塔的塔尖安裝的防火系統,能夠保障10公里范圍內所有島嶼的防火安全。而在森林、草原、荒野等生態旅游目的地,由于沒有通信數據,對旅行者來說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通過“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統”,就可以保障旅行者的安全。
李玲提出,發展生態旅游,應將旅游管理部門和生態管理部門進行有機結合,并且讓旅游收入的一部分回到生態保護中,才能形成可持續的生態旅游。“同時還要向游客傳遞生態保護的理念,讓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學習自然,熱愛自然,從而發自內心地愿意保護自然,這才是生態旅游的目的?!崩盍嵴f。
來源:中國青年報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