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關注:芝罘區10處農貿市場完成提升改造,引入智慧農貿系統

        2023-07-03 12:53:58       來源:煙臺日報-大小新聞

        大小新聞客戶端7月3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鐘嘉琳 攝影報道)農貿市場既是市民的“米袋子”“菜籃子”,又是一座城市的展示窗口,直接關系到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形象。


        (資料圖)

        芝罘區現有21處農貿市場,其中多數為2000年前后利用閑置空地、老舊廠房或地下車庫臨時建設,建設標準較低、服務期限長,已跟不上城市發展和居民生活需求。由于市場主辦方管理不到位,多數市場存在環境衛生“臟亂差”的情況,部分市場還存在著安全隱患。

        2022年以來,芝罘區扎實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積極引導國有平臺公司主導市場硬件升級和運營管理,累計投入國有資金4000余萬元,對4處農貿市場實施標準化提升。同時引導市場主辦方自行加大投入,累計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對市場硬件設施提檔升級。目前,芝罘區10處農貿市場完成提升改造,市場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市場面貌煥然一新。

        昨日,記者來到蔚藍農貿市場西南河店,改造后的市場售貨區明亮整潔,過道寬敞,攤位上的蔬菜水果、預制熟食等干凈又新鮮,買菜的市民來往有序,市場氛圍潔凈又不失煙火氣。值得一提的是,消費者通過門頭顏色,就可以輕松區分售賣貨品種類,綠色的蔬菜售賣區、紅色的肉類售賣區、藍色的海鮮售賣區、黃色的百貨售賣區,讓人一目了然。

        “環境好了,來買菜的人也愿意多逛幾圈,生意也好了。”陶三麻辣雞店主告訴記者,他曾在老西南河市場經營20多年,過去的市場一到下雨天就返潮嚴重,遍地積水,夏天還有異味,“現在的市場大不一樣了,就像超市一樣干凈整潔。”

        “我家就住在附近,基本上天天都來這個市場買菜。家門口的菜市場變得這么‘高大上’,直接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感。”正在市場買菜的市民陳先生贊嘆道。

        改造后的農貿市場,不僅在硬件上告別了昔日環境“臟、亂、差”,還啟用了智慧農貿系統,使用智慧溯源秤、智慧電子大屏等,實現了證照公示、價格公示、農殘檢測公示的電子化、信息化、智慧化,并接入煙臺市市場監管局智慧監管平臺,大大提高了監管效率。

        記者看到,市場內設有智慧化大屏幕,滾動播放商品的產地、價格、銷量、質量檢測數據等主要信息,方便消費者參考選購。市場還為商戶統一配備了智能電子秤,可以實現無現金支付和產品溯源。市場內還設有食品安全檢測室,安檢員每日檢測各攤位產品,并將檢測結果公布在電子信息屏幕上,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蔚藍農貿市場西南河店由煙臺市建投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實施改造建設,現已構建起“市場網絡全覆蓋、電子支付全追溯、農殘檢測全品種、信息數據全公開、信用等級全透明”的五全體系智慧化農貿市場。“通過智能采集、智能檢測、智能稱重、大數據管理等智慧化管理手段,可以形成長效、全面的市場管理機制,有效實現農貿市場管理、服務和監管信息的網格化、透明化和現代化。”蔚藍農貿市場西南河店負責人齊玉彬向記者介紹。

        在芝罘區富甲市場,記者看到,改造后的市場同樣引入了智慧農貿理念,利用智慧電子屏、電子秤等設施,提高了農貿市場管理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智慧農貿在節約了管理成本的同時,也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購物,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增強了百姓獲得感和幸福感。”芝罘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于新春表示。

        在管理上,改造后的芝罘區農貿市場不僅改變了原來傳統粗放的形式,還設有休息區和特殊人士功能區,并由專業的保潔人員每天定時清理市場衛生,全力構建清潔、安全、有序、舒適的現代化農貿市場。

        小菜籃里裝著大民生。“今年,我們將繼續著眼于農貿市場硬件設施、智慧農貿持續發力,推動塔山、初家、臥龍等6處農貿市場改造,進一步提高芝罘區農貿市場建設管理水平。”于新春告訴記者。同時,芝罘區市場監管局將繼續按照“能改盡改、應改盡改”的原則,在3—5年內分批完成全區農貿市場的標準化改造,持續更新完善市場硬件設施,提升市場管理水平,從根本上改善市場臟亂差的環境面貌,為消費者營造干凈、舒心的購物環境,讓百姓的“菜籃子”裝滿幸福感。

        責任編輯:趙璇

        審校:高涵

        關鍵詞: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