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數字技術,到底新在哪里?

        2023-07-08 06:56:28       來源:百度新聞

        “人們常說新一代數字技術,到底什么是新一代數字技術?它和上一代技術的根本區別在哪里?”7月6日,在上海市社聯舉行的夏季會長論壇上,圍繞“數字技術發展與社會治理”的主題,上海市社區發展研究會會長黃曉春表示,我們今天講的數字技術是由大數據、先進算法等聚合而成,具有智能即時感知能力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它和上一代互聯網ict通用技術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態,將有可能推動社會整體性的變革和發展。

        黃曉春指出,在社會治理領域,新一代數字技術所具有的智能即時感知能力至關重要,它大大提升了治理部門對信息掌握的分辨度,進而提高了治理精細化水平。

        “許多傳統意義上的統計數據并非即時數據,而是截至某一個時間點的橫截面數據或平均數據。今天的新一代數字技術,使我們對人類行為的記錄進入了即時行動感知狀態,只要發生了就可以被記錄,同時經由快速的信息傳輸能力進入數據庫,讓治理部門能夠對治理領域的動態現象進行更清晰的評估和分析。”黃曉春解釋。


        (資料圖)

        數據協同生產,是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另一重要特征。黃曉春指出,今天的數據庫越來越成為多方共建的開放性系統,對多維數據庫的疊加與交互分析,使得治理部門掌握了整體性的態勢感知能力,進而提高了資源綜合配置及風險監測能力。

        不僅是社會治理領域,從更宏觀的視野來看,數字技術正推動著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數字技術的發展主導權之爭已成為大國競爭的關鍵議題。

        上海市國際關系學會會長陳東曉援引大量案例,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對數字技術塑造國際治理的基礎路徑進行了詳細論述。他指出,當今世界大國在數字技術博弈中的基本目標就是通過控制算力、算法和數據等關鍵要素,來掌握數字空間中的政治、經濟和安全權力,從而保持自身在競爭中的領先地位。目前,算力競爭的焦點就是高端芯片的制造能力。可以說,中美圍繞著數字技術的競爭,構成了當前中美競爭的主線。

        “數字時代已經成為當代國際關系研究最重要的時代背景,正在改變國際關系研究對象,也將改變國際關系學科本身。”陳東曉認為,未來國際關系學科研究應與區域國別研究建立密切聯系,關注數字技術與安全的關系,探索數字技術議題與既有國際關系理論的結合點。

        上海市倫理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付長珍認為,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在為人類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在塑造人類,雙方是一個雙向賦智、共生共榮的關系。科技是發展的利器,也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科技要發展,倫理須先行。數字時代的技術與倫理有一個雙向建構的過程,必須厘清技術的本質與邊界,建立科技倫理治理框架。

        談到人工智能時代的倫理學形態,付長珍指出,一是要重建技術時代人的科學,重塑以人的科學為中心的倫理學體系;二是要回到傳統的倫理智慧中去尋找理論和思想資源,發掘中國傳統倫理智慧在當代的價值,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本次論壇也是上海市社聯主題教育專題活動。市社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為松出席會議并講話。

        轉載請注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欄目郵箱:shhgcsxh@163.com)

        欄目主編:王珍

        本文作者:周丹旎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朱瓅

        關鍵詞: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