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載人航天小喇叭 消息,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發射入軌后,于北京時間2022年11月1日4時27分,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13小時。
后續,將按計劃實施夢天實驗艙轉位,夢天實驗艙將與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形成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合體。
夢天實驗艙刷新空間站重量新紀錄
9月30日,經過約1小時的天地協同,“問天”實驗艙進行了轉位。空間站組合體由兩艙“一”字構型轉變為兩艙“L”構型。這是我國首次利用轉位機構在軌實施大體量艙段轉位操作。“問天”實驗艙轉位完成后,空間站準備迎接“夢天”實驗艙的到來。“夢天”實驗艙的加入后將標志中國空間站三艙“T”字的基本構型完成。
去年4月29日上午,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將空間站首個艙段“天和”核心艙送入太空。“天和”核心艙起飛質量22.5噸,今年7月24日,中國空間站第二個艙段——“問天”實驗艙成功發射。“問天”是我國空間站首個科學實驗艙,由工作艙、氣閘艙和資源艙組成,起飛重量約23噸,具備短期獨立飛行能力,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員駐留和出艙活動、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實驗,作為“天和”核心艙的系統級備份,具有對空間站組合體的管理與控制能力。
目前,在軌運行的中國空間站組合體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天舟四號貨運飛船,23噸級的“夢天”實驗艙就位后,空間站組合體的重量再次刷新紀錄。“天和”核心艙發射質量22.5 噸,兩個23噸級的實驗艙再加上重約13.5噸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以及8噸多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總質量將達到約91噸,也成為中國目前在軌運行質量最大的航天器組合體。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底,我們還將發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實現6名航天員同時在空間站工作,空間站的重量將達到100噸級。
側重微重力研究的空間實驗室
在有關“夢天”實驗艙眾多話題中,同為實驗艙,“夢天”實驗艙與“問天”實驗艙有何區別可以說是討論最多的話題。
“問天”實驗艙由工作艙、氣閘艙及資源艙三部分組成,平臺功能方面,“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互為備份,關鍵平臺功能一致,可以完全覆蓋空間站組合體工作要求。也就是說,在“天和”核心艙“想休息”的時候,“問天”實驗艙可以接替工作,是一個集平臺功能與試驗載荷功能于一體的“全能型”選手。
與“問天”實驗艙有所不同,“夢天”實驗艙的側重點是:實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曾在6月4日在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夢天”實驗艙配置了一個貨物氣閘艙和一個艙外展開試驗平臺。今后需要在艙外安裝的科學試驗設備,可以通過貨運飛船運送到空間站,再通過貨物氣閘艙把載荷送到艙外,由機械臂或者航天員把它安裝到艙外的平臺上,這樣可以實現艙外試驗項目不斷更新。
林西強表示,“問天”實驗艙主要面向空間生命科學研究,配置了生命生態、生物技術和變重力科學等實驗柜,能夠支持開展多種類植物、動物、微生物等在空間條件下的生長、發育、遺傳、衰老等響應機理研究,以及密閉生態系統的實驗研究。
林西強介紹,“夢天”實驗艙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學研究,配置了流體物理、材料科學、燃燒科學、基礎物理,以及航天技術試驗等多學科方向的實驗柜,支持開展重力掩蓋下的多相流與相變傳熱、基礎燃燒過程、材料凝固機理等物質本質規律研究,以及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實驗研究。
(編輯:周杰)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