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劃建造潮州海域海上風電項目 可抵過發達國家挪威全部發電量

        2022-11-07 10:17:13       來源:快科技

        一個潮汕發電場,能抵過發達國家挪威全部發電量???

        沒錯,這座風電場,指的是最新公布的「潮州海域海上風電項目」。

        據披露文件,該工程位于外海72至185公里,上千臺風力渦輪機分布其間,發電量可達4330萬千瓦。

        雖然還在建,但對比目前所有風電場,已是全球規模最大。

        但這,僅是我國計劃的大型風電項目之一。

        一省之隔的福建漳州,當地風電項目也在規劃中,總投資萬億,發電量5000萬千瓦,鄰市汕頭也正計劃落地6000萬千瓦風電項目。

        而且從數值上看,這兩個項目比潮州項目發電量還高。

        風電項目大規模落地不止在近些年。

        事實上,我國2010年起已成為全球風電累計裝機量最大國家,一直領先至今。

        增長速度也占據首位,去年增幅超30%,是二名美國約2.3倍,尤其海上風電增量,去年占全球新增的80%。

        欲知更多中國風電目前情況,往下看。

        總容量4330萬千瓦,能為整個挪威供電

        先從本次事件的主角——潮州海域海上風電項目說起。

        據廣東潮州最新發布的《潮州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潮州將利用潮州港優良條件,打造4330萬千瓦(即43.3吉瓦)的海上風電場。

        在選址上,由粵東場址六和粵東場址七兩部分組成,兩者都位于潮州南面領海線外專屬經濟區海域。

        其中,粵東場址六離岸最近約72公里,最遠約160公里,水深15至50米,初步規劃容量1080萬千瓦(10.8吉瓦)。

        粵東場址七離岸最近約75公里,最遠約185公里,水深11至50米,初步規劃容量3250萬千瓦(32.5吉瓦)。

        之所以選擇這兩個位置,也是非常有講究的。

        首先,潮州海域地處我國臺灣海峽尾部,憑借“喇叭口”效應,是廣東省風力條件最好的區域。

        據潮州市介紹,該海域風速達9.4-10m/s,風功率密度達每平方米750-850瓦,風力潛力堪與青藏高原和戈壁灘媲美。

        其次,該區域海岸線長,是得天獨厚的深水良港。

        從數據上看,大陸海岸線長達84.81公里,可供開發萬噸以上大噸位深水岸線10.4公里,為海上風電項目的建設及配套產業鏈發展、運輸提供了充足條件。

        不僅如此,與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電優勢還有:

        單機裝機容量更大,掃風面積更大,風資源利用更充分;不占用寶貴的土地資源;靜風期更少等。

        不過,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海上風電要考慮復雜的海洋地質條件、海域功能的區分、風電機組更易失效等問題,比陸上風電復雜得多。

        一方面臺風會增加建造的困難,減少施工窗口時期,另一方面也會增加運行期間的損耗,減少有效運行時間。

        不過,近些年我國在這方面也取得了較大的突破。2021年底,搭載全球首臺抗臺風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在廣東陽江海上風電場成功并網發電。

        該項目不僅拋開海床的限制,開拓了深遠海海上風電開發的未來,理論上允許人們利用地球海洋的所有風能,同時標志著我國在全球率先具備大容量抗臺風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自主研發、制造、安裝及運營能力。

        總而言之,雖然還沒有公布具體的建成日期、預計耗資等信息,但從4330萬千瓦的總容量也可以預見其建成后的前景。

        據Euronews統計,大約300萬塊太陽能板才能產生10萬千瓦的電力。

        這也意味著,潮州項目建成后將能夠為43億盞LED燈或1300萬個家庭供電。

        換句話說,潮州項目甚至能供應起整個挪威的用電——挪威99%以上的能源來自發電能力為3100萬千瓦的發電廠,遠低于潮州項目預計的4330萬千瓦。

        而如此亮眼數字的背后,還要歸功于中國風電十幾年的發展之路。

        中國風電早已是世界第一

        中國開啟風力發電的發展并網始于1990年,到04年底,全國裝機容量約為76.4萬千瓦。

        05年頒布的《可再生能源法》推動了行業加速,當年裝機容量增長60%,到06年更是翻了一倍。

        到2010年底,我國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就已達4182.7萬千瓦,躍居世界第一。

        行業擴張,相關公司也隨之發展,國產單機容量也越來越大。2008年底,國內就已有至少15家商業性風力渦輪機生產商,配套數十個國產組件商。玩家代表包括金風科技、國電聯合動力(國電集團子公司)、東方電氣等企業。

        自2011年后,中國風電產業進入NO.1時代,且至今已領跑全球12年。

        這期間,年增長率也在兩位數以上,到2021年,累計裝機千瓦數為32848萬,較十年前增加了600%。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風電發電量達到65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5%,占全社會用電量7.9%,是我國第三大電源。

        在其背后,大量重點項目也在該時期建成及擴建。

        其中包括目前全球最大風電項目,酒泉風電基地,位于甘肅省,目前裝機量超過1000萬千瓦。

        還有國投電力在新疆哈密地區風電項目,2019年投產裝機量超過500MW。

        更多項目裝機容量都不高,分布于各地,較多集中在內蒙、吉林、河北、遼寧等北方地區,根據2019年統計,東北華北西北(被稱為三北)地區占比超過60%,但東南沿海這兩年也在迅速逆襲。

        技術方面,風電機組繼續走向大型化。

        與之匹配,半直驅動技術在市場份額逐步增大。所謂半直驅動技術又叫中速傳動技術,作為風力發電一種混合傳動技術,它依靠風葉帶動齒輪,再由齒輪組驅動永磁電機發電,因成本低、運行穩定,被認為特別適合大型機組。

        風電葉片最長紀錄也在刷新。

        2007年時,40米級別葉片在行業里已算尖端級別,但到了2017年,雙瑞風電在5兆瓦葉片領域以83.6米長度產品打破了世界紀錄。

        去年,江蘇鹽城基地廠商又順利下線我國首款百米級葉片,并創造了10兆瓦風電葉片長度的世界紀錄。2022年8月,全球最長的風電葉片在連云港下線,長123米,由連云港中復連眾制造。

        與葉片機組配套的,陸上風電超長葉片175米葉輪直徑機組,以及165米超高鋼柔塔機組安裝也在近些年能夠實現。

        前文提及風電分布目前還是北方占多,但近些年來,東南省份發展更快。

        根據去年新增的裝機占比,中東部及南方新增裝機占比61%,華北東北和西北占比39%,同比下降21%。

        其原因就在于海上風電的崛起。

        根據頭豹研究院的分析,其原因,在于陸地可開發風能資源在減小。另一方面,海洋風能資源較陸地更優質,且東南沿海本就經濟發達,就近發電輸送成本也更低。

        海上風電快速發展始于2019年國家政策傾斜,山東、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上馬項目。開頭所提及潮州、汕頭、漳州的大型項目均為海上風電浪潮的代表。

        目前,已實現并網發電的——

        有廣東陽江沙扒海上風電項目,配備269臺海上風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70萬千瓦,是我國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項目。

        還有江蘇大豐海上風電項目,是目前我國距離陸地最遠的海上風電項目,應用海纜長度86.6千米,為了更高效傳輸電能,這也是亞洲首個采用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的項目。

        2022年,中國已成為全球海上風力電量第一大國。按目前規劃看,此項領先將繼續保持。

        最后想問問:

        你的家鄉有海上風電項目么?有沒去看看?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