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國大部分地區遭遇了今年立春節氣以來首場寒潮天氣。
預計10日至12日期間,寒潮將繼續東移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大風、沙塵、降溫、雨雪天氣將悉數登場。
而這也讓前幾天溫度一路狂飆堪比夏天的城市,直接打破了降溫記錄,預計今后四天,我國大部將先后遭遇滑梯式降溫,局地降幅超20℃。
據預計,這次寒潮過程中跳水力度最大的“高臺跳水區”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河南、甘肅以及貴州等地的部分地區,上述地區最高氣溫的累計降幅普遍在15℃以上,局地甚至超過20℃。
寒潮在南下過程中勢力會逐漸削弱,因此江南、華南等地的降溫相對來說要溫和一些,普遍在6℃至10℃。
有些朋友可能會比較疑惑,為什么眼下已過驚蟄節氣,大多數地區都春暖花開了,還會迎來寒潮呢?
據中國天氣網解答,其實春季寒潮并不罕見。
常年來看,寒潮最早開始于9月,最晚可以到次年5月。
作為冷空氣中的王者,我們常以為寒潮最頻發的時候就是最冷的時候,事實卻并非如此,氣象大數據統計顯示,11月是寒潮發生最多的月份,其次為10月和3月。
寒潮強度如何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冷空氣本身的強度,二是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基礎氣溫,三是配合有利的天氣形勢爆發。
近30年寒潮過程最強的前五名,大多都是以橫槽轉豎型爆發南下。
橫槽為近似東西向的槽,橫槽后部有大量冷空氣堆積,一旦橫槽轉豎,將迅速引導一次強冷空氣南下,帶來大風、降溫、降水天氣。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