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初夏舒緩的晚風,去大劇院看一場唯美高雅的芭蕾舞劇《壯麗的云》,到園林里聽一曲風雅絕世的實景版昆劇《游園驚夢》,或到江南小劇場看一出本土滑稽戲《顧家姆媽》,已成為不少蘇州人繁忙工作之余的打卡項目。
【資料圖】
路過悠悠小巷,街坊里傳來悠揚的評彈唱詞;走過摩登街區,年輕人在話劇海報前駐足談論。5年間,隨著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以下簡稱“江南文化藝術旅游節”)的舉辦,蘇州不斷“上新”的精品劇目,激動了滿城的愛戲人;蘇州人不斷“上新”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受到關注。而這些藝術精品,不僅展現著江南文化的藝術魅力,更成為蘇州在塑造“江南文化”品牌活動中的最佳代言。
以文營城,文藝精品頻出
大幕落下,掌聲熱烈……4月28日晚,蘇州芭蕾舞團原創大型舞劇《壯麗的云》首演。該劇開創了以芭蕾舞演繹科技題材之先河,通過對蘇州籍“兩彈一星”元勛、部隊指戰員等典型人物的藝術性塑造,講述了老一輩科學家們不斷突破身體、精神和技術極限,圓滿完成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的感人事跡。而此前不久,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資助項目名單正式公布,《壯麗的云》入選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
“整整一年時間,我們一次次打磨、排練,對細節精益求精、認真嚴謹,才拿出這樣一件作品。”回顧創作歷程,蘇州芭蕾舞團團長王全興表示,“應該說,我們舞出了中國風范。”蘇州工業園區培訓管理中心職員王亦樂看完演出后十分感動:“芭蕾的浪漫唯美與滿滿的科技感相融合,讓人耳目一新。在情感上,既有兒女情長,又有家國情懷,令人動容。”
一部精品力作的出現并不容易,它需要集聚很多資源,需要在劇本創作、優秀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組建高水平運作團隊等多方面下功夫,才能打造出具有影響力的文藝作品。
作為戲劇之城,近年來,蘇州不斷激發藝術創作活力,打造了一批聚焦時代主題、彰顯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每年都有一批重點劇目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并在全國重大獎項評比中屢創佳績:中篇彈詞《紅色搖籃》獲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大型民族管弦樂《江河湖海頌》獲文旅部2022-2023年度“時代交響”創作扶持計劃扶持作品,舞劇《運·河》入圍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終評,滑稽戲《又見炊煙》、蘇劇《繡娘》入選江蘇省紫金文化藝術節,滑稽戲《又見炊煙》、民族管弦樂《江河湖海頌》獲2022省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扶持劇目……一系列帶著濃濃" 煙火氣 "和 "人情味 "的文藝精品“席卷”而來,“蘇式”文藝范兒逐漸成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里的新期待。
如何將江南文化底蘊與現代都市有機融合,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火”起來,為“最江南”再說新故事?蘇州體悟到,這座城市在中國人心靈史上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生活和藝術的高度融合,一種具有高度審美價值的江南生活。2021年4月27日,蘇州市文聯推出了一個以蘇州人名字命名的“創意中心”——“范小青劇本中心”。2021年至2022年,蘇州舉辦了首屆“梁辰魚杯”劇本征集活動,吸引了國內眾多文藝創作人才積極投身江南文化題材的劇本創作。這項繁榮舞臺藝術的源頭工程,共收到投稿劇本258部,7部劇本被相關院團選中創排。
蘇州,正以打造一流劇本、一流劇目為江南文化賦能。而這一臺臺好戲又通過江南文化藝術旅游節,讓江南的魅力傳播至更大的舞臺,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詩意共享,展現風雅江南
今年的蘇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向世界講好蘇州的中國故事,展示江南之美,傳播中華文化”。目前,蘇州正依托江南文化藝術旅游節的影響力,努力探索更多文化與人民之間的“共情密碼”,讓江南文化高揚自信自強之帆,駛出蘇州,駛向海外。
去年1月,作為“相約北京 遇見江南”蘇州文化藝術展示周展演的精品劇目之一,蘇州市歌舞劇院原創舞劇《運·河》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以“最江南”的舞姿為雪白冬奧添彩。
演出現場,山塘青石、吳儂軟語、園林亭臺、巷陌煙火……一個個充滿詩意的江南符號,散落在全劇的每個角落。耳邊是貫穿全劇始終的江南小調,目光所及之處是靈動自然的流水光影特效、倒影層疊的“蘇式園林”布景,令人恍若置身于“裸眼3D”的立體空間。多種古典秀美的江南水鄉元素在舞劇中精妙糅合,創新詮釋了江南文化獨特的意境,讓觀眾共赴一場古風與科技感相得益彰的融合盛宴。
今年1月,iSING! Suzhou與費城交響樂團共同合作演出的《唐詩的回響》新年音樂會先后在費城金梅爾表演藝術中心和紐約林肯中心精彩上演。“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音樂會現場,一首首傳誦千年的唐詩名篇被譜成交響樂,通過或完美的連音、或敏捷的花腔表達詮釋。來自10個國家的15位iSING! Suzhou歌唱家攜手費城交響樂團,用中文演繹以《靜夜思》《楓橋夜泊》等15首唐詩名篇為基礎創作的新曲,以另一種形式向大洋彼岸的外國友人打開了一扇了解江南、了解中國的生動窗口。當飽滿燦爛的費城之聲與精妙雋永的詩詞韻律合璧交融之時,以樂為媒的中美友誼之歌迎來了不息的掌聲。
越來越多的蘇州劇目正在走出去,僅在近兩個月,舞劇《運·河》亮相海南省海口市海口灣演藝中心,拉開了全國保利院線第二輪巡演序幕;青春版《牡丹亭》在江蘇大劇院演出,為江蘇省蘇州昆劇院長達50天的春季巡演畫上圓滿的句號;蘇州市評彈團舉辦了中篇蘇州彈詞《雷雨》浙江行系列巡演,先后走進4所高校為上千名學子獻演,掀起了一陣鑒賞評彈、重溫經典的觀演熱潮……蘇州不斷探索文藝精品創作與傳播的創新路徑,不斷激發新的活力。文化建設所釋放的效應是多方面的,重視文藝精品的創作,既有利于打響“江南文化”品牌,又能促進城市品牌的生動活化和文旅融合的深入發展。這5年,蘇州通過推出更多具有影響力的優秀作品,持續推動“江南文化”標識的鮮明呈現。
“撐著油紙傘,走過青石巷”。如今,在青石巷里,又多了一個念想——到江南文化藝術旅游節看一場演出。打開5月30日即將啟幕的第五屆江南文化藝術旅游節的演出排期表,500多場演出排得滿滿當當。活色生香的江南故事,在劇場里演繹、發酵,讓人們讀懂蘇州,愛上江南。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