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增持加大布局者有之,黯然清退者也不在少數,險企股權騰挪一直為各界關注的熱點。轉眼間,2023年即將過半,5月29日,記者通過保險業協會官網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已經有16家保險公司進行了股權變更披露。在剛剛過去的一周,就有兩家保險公司公告股權變更。
(資料圖片)
回看上半年險企股權變動,除增資儲備“彈藥”外,更有入局者、加持者、調整者。曾經,一大批民營資本通過增資、股權轉讓進入保險業。如今,是否依舊熱愛?保險市場又迎來了哪些新玩家?
主動增資、被迫抵債
近日,一則長城人壽增資的消息登上保險業協會信披公告頁。公告顯示,3家機構參與了長城人壽的此輪增資,將共同為長城人壽注資近11億元,其中兩家新股東均為國資背景。
長城人壽的增資擴股是距今最近的一次險企股權變更,也是今年險企股權變更的一個縮影。
5月29日,記者通過保險業協會官網梳理發現,包括增資在內,今年以來已經有16家保險公司進行了股權變更披露。在剛剛過去的一周,就有兩家保險公司公告股權變更,保險公司股權變更開始提速。
回看上半年險企股權變動,除增資儲備“彈藥”外,有入局者、增持者、調整者、上市者,背后原因各異。
具體來看,上半年發布股權變動信息的16家險企中,涉及人身險公司9家、保險集團公司1家、財產險公司6家。其中,2023年第一次保險公司股權變動公告來自陽光保險集團,其通過上市增發11.5億股,占總股本的10%。而財信吉祥人壽、國寶人壽、長城人壽、復星聯合健康等則是由于增資擴股引發了股權變動。
不過,也有險企股權被“以物抵債”,2月7日,中原農險公告稱,漯河市郾城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通過“以物抵債”的形式取得該公司1.422%股權。
毫無疑問,最受關注的當屬比亞迪成功拿下原易安財險全部股權。目前,易安財險已經獲批更名為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
對于汽車廠商入局保險業,上海一位資深財險專家告訴記者,將對車險市場產生三方面影響:一是有助于控制出險車輛的維修成本,有利于降低車險業務的綜合賠付率;二是有利于減低業務獲取費用,特別是對于新車業務,汽車廠控股的財險公司可以利用母公司與4S店等車商的合作關系,在爭取新車保單業務時搶占先機;三是利用車輛行駛數據,開展車險業務創新,例如,開發UBI的車險產品,做好車險定價的精準化。
社會資本入股熱情漸退
當資本逐漸回歸理性,市場主體股權變更情況也開始更多反映其真實價值。綜合來看,進入2023年,行業延續了社會資本“退熱”、地方國資加碼的態勢。
上半年地方國資對所在地險企增持的情況頻現,包括財信吉祥人壽、中原農險、國寶人壽和長城人壽均獲得了地方國資股東入股或增持。比如,股權變更獲批后,四川省屬國有金融資本控股及運營平臺四川金控將從并列第五股東一躍成為國寶人壽第二大股東;財信吉祥人壽則是引入了新股東芒果傳媒有限公司,后者的實際控制人為湖南省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談及地產國資加碼保險布局的影響,首都經貿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地方國資入局能夠給中小險企融資與增資帶來便利,有利中小險企化解面臨的資金壓力。地方政府能夠為中小險企帶來更多的保險業務資源,有利于中小險企的發展。也有利于增強公眾對公司的信任度,促進公司業務的發展。
“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一方面能夠利用國資帶來的各項資源做大做強,為增厚其未來業績水平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則有助于險企在加強產融結合、發展相關產業、拓展業務規模等方面獲取地方資源。”經濟學家宋清輝如是分析。
與國資加速布局進場不同的是,部分社會資本萌生了退意,目前市場上也有保險公司股權被掛牌轉讓,如華泰保險集團、華農財險等。
除了地方國資加碼外,大健康產業等跨界勢力,亦成為新一輪保險業資本騰挪新動態。比如,愛心人壽將獲得北京新里程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第二次增資。近期復星醫藥也宣布認購復星聯合健康險0.97億股股份。
對于入股或增持原因,復星醫藥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增資將有利于推動本集團醫藥、醫療健康服務等業務與商業保險的合作融通,進一步探索模式創新、加深業務協同。在愛心人壽股東大會上,該公司表示,增資是為了進一步保障公司的良性發展,將繼續著力打造“醫康養保”連續服務產業鏈,共同參與并推動金融養老生態體系建設。
宋清輝表示,對于保險行業來說,此舉有利于進一步擴大“朋友圈”,增強行業競爭力,為行業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編輯:劉潤榕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