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有話說?︱我國感染率近五成!幽門螺桿菌如何防治? 資訊

        2023-06-15 12:13:30       來源:四川在線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等單位6月3日發布了《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白皮書,其中指出我國幽門螺桿菌人群感染率近50%,不同人群感染率在35.4%~66.4%之間。


        (相關資料圖)

        本期《醫生有話說》,我們邀請到來自成都京東方醫院的主任醫師跟大家聊一聊幽門螺桿菌的相關話題,以提高公眾對幽門螺桿菌的認識,指導大家科學防治。

        本期話題

        幽門螺桿菌如何防治

        幽門螺桿菌是定植于我們胃黏膜上皮細胞的一種細菌,能夠在強酸性環境中生存,是全球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細菌之一。那么,哪些人是易感的高危人群?是否感染了就會發展成胃癌?應該如何治療?又如何預防感染呢?

        今天,成都京東方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方麗,在川觀拍客的鏡頭前,就和大家聊一聊幽門螺桿菌的話題,指導大家如何科學防治。

        感染幽門螺桿菌的癥狀及未治療的危害:

        大部分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后,是沒有癥狀的。少部分人感染后可能會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相應癥狀;還有一些人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痛、噯氣等消化不良的表現。

        如果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沒有進行治療,有可能在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成萎縮性胃炎。如果病情繼續發展的話,可能會出現胃粘膜腸上皮化生和胃粘膜上皮的異型增生,極少數患者還有可能發展成胃癌,因此建議盡早確診治療。

        幽門螺桿菌感染會發展成胃癌嗎?

        檢測出幽門螺桿菌感染并不代表一定會發展成胃癌,胃癌的發生涉及到多種因素,感染幽門螺桿菌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建議大家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適當鍛煉。可以定期進行胃鏡檢查以及血清學的檢查,有助于預防和發現早期胃癌,從而得到及時的治療。

        檢測幽門螺桿菌的常見方法有哪些?

        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方法有很多種,大家體檢時比較常用的有血清學檢測和呼氣檢測。

        血清學檢測進行的是血清HP抗體檢測,顧名思義,檢查的是血液中的幽門螺桿菌抗體。人在感染幽門螺桿菌后,血液中會產生抗體,即使幽門螺桿菌已經治療清除,抗體也會長期存在。因此,血清學檢測查出幽門螺桿菌抗體陽性,不代表現在感染有幽門螺桿菌。因此,更建議進行尿素呼氣試驗,其結果能代表我們體內現在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感染幽門螺桿菌如何治療?

        目前針對幽門螺桿菌采用的是藥物治療,主流的是四聯藥物治療。通常建議療程14天,療程不足的話會很大程度影響治療效果。治療期間請勿飲酒,因為治療藥物中含有抗生素,飲酒可能會導致一些不良反應。同時建議在治療結束一個月后,再進行一次復查,以確定幽門螺桿菌得到清除。

        患者家人需要檢查嗎?兒童如何檢查治療?

        如果平時在家沒有嚴格執行公筷公勺就餐,建議與患者一起密切生活的家人,最好也做一個幽門螺桿菌的檢測。

        那么針對家中的兒童,目前國內專家的共識是不常規檢測。但是如果兒童患有難治性的缺鐵性貧血、消化性潰瘍、胃MALT淋巴瘤,或者一級家屬當中有胃癌患者,建議兒童也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特別是當兒童患有消化性潰瘍和胃MALT淋巴瘤的時候,一定要接受幽門螺桿菌的根治治療。

        存在以下因素人群建議檢測幽門螺桿菌:

        1、患有消化性潰瘍;

        2、患有胃MALT淋巴瘤;

        3、患有胃癌,或有胃癌家族史;

        4、需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如阿司匹林),或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

        5、有幽門螺桿菌相關胃炎、消化不良,或者胃增生性息肉;

        6、有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或維生素B12缺乏。

        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家庭內傳播是幽門螺桿菌新發感染和再感染的重要途徑,以家庭為單位進行預防是一個非常行之有效的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建議使用公筷公勺或者分餐;保證餐具、食物和飲用水的健康衛生;改正一些不良衛生習慣。

        有一些老年人在給孩子喂食物的時候,會自己先咀嚼再喂給孩子,像這種不良習慣一定要改正。

        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需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習慣,增強健康理念,定期體檢。

        方麗

        成都京東方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國家衛健委重點實驗室(四川大學-時間生物學)委員、四川省健康管理師協會消化健康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主持四川省科技廳、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衛健委、四川省醫學會等科研項目6項,在核心及統計源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SCI收錄7篇。

        醫生有話說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茖W告訴我們多數疾病是由生活觀念、個人習慣、文化知識以及個人素養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這些因素影響著每個人的健康。

        四川日報全媒體“川觀拍客”推出《醫生有話說》健康科普欄目,向大眾傳播具有實用性、趣味性、科學性的醫學知識,全方位覆蓋滿足各類人群對健康知識的訴求,解答當下常見疾病和季節性多發病癥的預防、診斷及治療,讓讀者們更好的了解和預防各類疾病,保持健康體魄和良好心態。

        策劃 ︱ 毛漫丁 向宇 肖雨楊

        統籌 ︱ 向宇 肖雨楊 趙螢 盧春陽

        攝影/剪輯 ︱ 盧春陽

        編輯 ︱ 趙螢

        海報 ︱ 何濤

        關鍵詞: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