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記者 王洪旭
【資料圖】
開學在即,孩子們該“收心”上學了。那么,經歷了漫長的暑假,孩子們該如何“收心”?一些孩子出現厭學情緒咋辦?家長如何避免“教育焦慮”?8月29日,記者采訪海南省安寧醫院兒少醫學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林蔭,為家長和學生支招。
11歲小孩不愿上學 不愿跟父母住
8月29日上午,林蔭主任在特需心理門診出診,共接診了6個患者,其中有3名青少年患者。其中有一位11歲的男孩,與父母溝通不暢,親子關系出現問題,就診時情緒特別激動。
診療中,林蔭通過傾聽、共情,讓孩子宣泄情緒,然后建立良好信任關系,讓孩子自己表達。“我就是故意打弟弟的,因為以前只要弟弟一哭了或者是有什么事情,爸爸就先打我。他們不分青紅皂白,不問清楚到底是什么情況,憑什么要打我……”聽完孩子的講述,林蔭找到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的問題。
孩子父母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孩子媽媽的性子比較急,說已經在改變了,但孩子卻感受不到,現場連問兩次“你改了嗎”。
經了解,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一起住,要住在外婆家然后想自己騎車去學校。林蔭表示,小孩從小沒在父母身邊,是外婆帶大的。父母沒有傾聽孩子的需求,沒有聽完孩子講話,就粗魯地打斷孩子的訴求,有時候父母認為給孩子他們最好的愛,但是孩子需要的可能不是這些。
“孩子說起父親打他時的感受,他都不想活了,很委屈。”林蔭說,找到問題的根源后,她給孩子做心理疏導治療,但一次可能還不能解決問題,告訴家長后期繼續做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
心理醫生可通過沙盤游戲了解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記者 王洪旭 攝
未能上心儀的學校 高一學生抑郁厭學
“考上了重點班,已經提前一個星期開學了,但他沒有去學校。”林蔭主任說,她接診了一個初中升高一的男孩子,他的考試成績不錯,想到海口上高中,但父母沒有同意,出現厭學的情況。
“他跟媽媽說去學校了,但老師打電話稱孩子沒到學校,然后家人才發現他沒上學。”林蔭說,孩子就診時有嚴重的抑郁情緒,有輕生的念頭,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是很壓抑,悶悶不樂,以前感興趣的事情現在都不感興趣了,都開心不起來。
經詢問,孩子告訴醫生有一些校園欺凌讓他難以承受,面對欺凌他也會反抗,但一直以來都是自己承受。初三時出現不舒服,他努力學習轉移注意力,成績也很不錯,但父母給他報了現在的本地高中,所以孩子沒有上到心儀的學校。
針對孩子的情況,已經達到治療標準的,林蔭建議孩子住院治療,但父母還沒商量好,提醒父母要注意孩子的異常舉動。
開學在即,孩子如何“收心”?
林蔭主任表示,暑假期間,孩子們玩手機、玩游戲、看小說等,熬夜、晚睡晚起肯定少不了。為此,開學前“收心”,首先要調整好睡眠的節律,要按學校的作息規律,早睡早起,早上起來后適當運動一下,對于恢復精氣神有幫助。
林蔭主任(左二)查看住院的孩子,了解孩子的治療情況。記者 王洪旭 攝
第二,要準備一些開學的東西,低年齡的孩子可以跟家長一起去買一些學習用品,高年齡的孩子可以自己洗一下衣服,把校服洗得干凈一點,鞋子刷得干凈一點,對他們回學校都有幫助。
第三,要調整一下心情,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暑期,很多孩子都是休息為主,學習為輔,但要開學了,要把心放到學習上,將暑假作業查漏補缺,把以前的一些模糊的知識點看下,有條件的話看一下新學期的一些新知識。
第四,制定一個新學期的學習計劃或成長計劃,這些都有利于“收心”。其中,制定學習計劃,目標要相對小一點,可行性高一點,如果制定的目標太大難以實現,就會有點茫然,導致難以堅持,就起不到激勵的作用。
第五,針對小升初、初中升高中的孩子。一是要適應新的環境,新的學校或者新的班級,這些有可能跟其預期有所不同,適應需要一段時間,建議學生盡可能地了解學習環境,多跟老師、同學交流,對他適應新環境有幫助。二是了解課程結構:在開學前了解你將學習的科目和難度水平,這可以幫助你為新學期做好準備。三是建立學習計劃: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組織時間,并確保你在學校和家庭中都有充足的時間來學習。四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定時學習、復習、做筆記等,可以幫助你在學習上更有效率。五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良好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和適度的運動,可以幫助你在學習上更有精力。六是建立自信:在新的環境中可能會感到不自在,但要相信自己能夠適應并取得成功。你可以通過參加課外活動、與朋友交流等方式來增強自信心。
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怎么辦?
林蔭表示,如果說孩子出現厭學的情緒的話,首先家長要認真傾聽,了解孩子內心需求是什么。
其次,去找一下老師和同學了解一下孩子在學校期間有沒有發生一些什么樣的事情,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導致厭學。
第三,引導孩子做一些思考和分析,找一些孩子學習的優勢,比如他以前興趣和優勢,鼓勵他積極地參與一些學習活動,適當給他一些娛樂和休息的時間,緩解壓力。
第四,如果孩子出現悶悶不樂、開心不起來,對曾經感興趣的東西失去興趣等,這行情況持續兩周以上,要積極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由心理醫生給予心理干預和治療。
家長如何面對“教育焦慮”?
當前,很多家長面臨一種“教育焦慮”,不想讓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
那么,家長要以什么樣的心態面對新學期,以及如何處理好“教育焦慮”問題呢?林蔭表示,家長作為孩子最堅強的后盾,家長要以積極、耐心、鼓勵和支持的心態來支持孩子的學習,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和被支持的,而不是被批評和指責的。同時,家長也要理解孩子的學習過程,不要過于追求完美,而是鼓勵和探索,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對此,林蔭建議,首先家長不要過度關注成績,應該把孩子的成績看作是孩子學習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只關注分數。
第二,不要過度比較:家長不應該將孩子的學習成績與其他孩子的成績進行比較,因為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都不同。比較只會增加孩子的學習壓力和焦慮。
第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應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按時完成作業,合理規劃時間等。
第四,鼓勵孩子探索和嘗試: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去探索和嘗試新的事務,即使他們失敗了,也要告訴他們失敗是成功之母。
第五,建立積極的家庭氛圍:家長應該建立積極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感到安全和舒適,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看電影、玩游戲等,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如何處理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
林蔭表示,在親子關系方面,首先父母與孩子之間要建立信任,信任才是良好的關系的基礎。其次,家長要學會傾聽、聆聽,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內心真實想法。要允許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家長不要先去打斷他,讓他把話說完,看他是想表達什么,哪怕你的意見可能跟他不一樣,聽完后并給予充分的支持和反饋。
第三,建立規則和邊界:與孩子建立清晰的規則和界限,確保他們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第四,保持開放的心態:如果你認為自己的觀點或方法有誤,請勇敢接受批評并改變自己的做法。
對于師生關系方面,老師在課堂上應多關注一些沉默的或者不善于舉手的孩子,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討論,以促進他們的學習和發展。
林蔭表示,很多孩子挺渴望老師的關注,有時候可能孩子上課看起來心不在焉,但如果得到老師一個積極的肯定,學生就會有不同的改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