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過去的五一小長假里,兩種年輕人的硬核旅游方式頻頻出圈:一種是以快節奏打卡為特征的“特種兵式”旅游,用最短的時間,花最少的錢,逛最多的景點,日行幾萬步,主打的就是一個“去過”。
另一種是“交換旅游行”,一種“旅游+社交”結合的旅行形式,因網絡結緣,“你住我家,我住你家”,主打的就是一個信任。
杭州的00后大四男孩小吳(化名)就選擇了“交換旅游”,五天的行程中他沒有訂酒店,而是直接住在網友的家中。“0住宿成本,又收獲了一份友誼,何樂而不為?”
小吳之前計劃去廣州游玩入住當地酒店,但是五一期間原本300元每晚的房價直接翻了兩三倍,這對于預算不足的學生黨來說,無疑雪上加霜。在出發前,他在小紅書平臺看到不少交換旅游帖,如長沙交換旅游、山東交換旅游,評論區下方許多人尋找“臨時親人”, 0元便可入住,這便動了心,也找到了同樣對“交換旅游”感興趣的廣州網友小齊,并達成了約定:五一他先入住小齊家,其間不拿房門鑰匙,只在晚上有人時過去留宿,過些時日,小齊來杭州游玩時入住小吳家。
事實上,這種“交換旅游”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新生事物,它類似于上世紀國內外就已流行的“沙發客”,即不同地方的游客彼此交換各自住房,并提供旅游所需的幫助。盡管這種旅行方式受到了不少網友歡迎,但也有人對這樣的出游方式抱有疑慮和不安。
在杭州工作的女生小麗最近也打算進行“交換旅游”,約了網友同時交換住所,最終卻被不信任感打了退堂鼓。
“雖然這樣的旅行方式比較新鮮,但是作為一名女生獨自去往陌生人家里難免有些害怕。何況,找到一個‘匹配’的住所并不容易。”她感嘆道,網上很多帖子上都注明了各種要求,“最好是單身”“限男生”“西安云南成都優先”,找尋所花費的時間成本也不可估量。
有專家認為,交通和住宿是旅游中最大的兩項支出,無論是“特種兵式旅游”還是“交換旅游”,其主力軍都是年輕人,這兩種旅游方式既能節省旅游開支,也增加了不同的人生體驗,符合年輕人追求個性化體驗的需求。
然而,這種“交換旅游”畢竟是兩個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是一種雙向考核。它建立在純粹的信任基礎之上,沒有任何法律規范的約束,同時,由于陌生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無法充分了解其人品、作風等,可能會出現隱私泄露、財產被損壞乃至人身安全等風險。因此,想要“交換旅游”,或許唯有法律監管等配套服務同步跟上,才能更有多的安全保障。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