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聽稻】我們的人生由好事和壞事交織而成,可以說是一個波瀾萬丈的故事。既有幸運的時候,也有不幸的時候,以何種態度應對人生中發生的種種現象,將決定以后的人生?!臼⒑头?盛和塾
【資料圖】
1、不要用錯誤的心態,糟蹋自己寶貴的人生
我們的人生由好事和壞事交織而成,可以說是一個波瀾萬丈的故事。
既有幸運的時候,也有不幸的時候,以何種態度應對人生中發生的種種現象,將決定以后的人生。
但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事實、明了的真相,大家卻往往都不懂。
我覺得大家恐怕也沒有聽過如此明確的人生總結。
即便聽過,時間一長也會忘記,不再去加以運用。
所以,必須拿筆記下來,并將筆記放在身邊。
一旦發生某些事情,看到這個筆記,就會想起必須以理性去應對。
在“應對人生中發生的無常的正確方法”這個問題上,哪怕搞錯了一點點,也可能糟蹋乃至斷送我們好不容易營造的人生。
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僅對于當事人來說很可惜,對于社會也是很大的損失,對于我們這些沒有直接關系的人來說,也同樣是一種損失。
這是嚴肅的人生真理。 那些優秀的成功人士,由于沒人認真地教他們這些道理,很多人后來都漸漸沒落了。
那么,那些優秀的人士完全不明白這個真理嗎?那也不然。
就像聽了我前面的講解,大家現在似乎也明白了,但實際上只是一知半解。
因為理解得不透徹,到時候還是照樣犯錯,犯那些本可以不犯的錯誤。
每個人都有權利和自由,幸福地度過僅有一次的人生。
但如果錯誤地理解了這個自由,就會導致難以想象的糟糕局面。
明明每個人都一定能度過幸福美好的人生,但實際上,由于錯誤的心態,太多人糟蹋了自己寶貴的人生。
2、用“貫徹正道”的方式去突破困境
正確的就是正確的,絕不允許扭曲。
這種堅持正道的勇氣、遵循事理的氣節,是父母身上共同的東西,我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他們的影響。
回想過去,不管面對何種局面,我都不是以自己的“得與失”作為判斷基準,而是按照“是否正確”采取行動——也就是用“貫徹正道”的方式去突破困境。
無論面臨多么困難的局面,都不允許自己采取妥協或迎合的態度,而是以正確的姿態、沿著正確的道路向前邁進。
換句話說,任何時候,都只用正面突破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我不是從多種方法中選擇了正攻法,而是只會這一種方法,所以不得不用這種方法。
因而與別人相比,我總是倍加辛苦。 但是,哪怕逆風吹襲,只要是自己認定正確的事,就要付諸行動。
我決不改變這種做人做事的態度。
我覺得,這就如同孤身一人垂直攀登懸崖絕壁一般。
前面聳立的壁障不管多高、多堅固,我也決不迂回。 在自己相信的道路上,使出渾身的力量,筆直攀登。
就像攀巖一般,只管瞄準山頂,一步一步,攀爬那險峻的巖壁。
我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巨大的孤獨感和恐懼感常常會向我襲來。但是,即使如此,我也認為,解決問題除了正面突破,別無他法。
3、哪怕不受歡迎,我也要貫徹正道
在我辭職離開那家瓷瓶公司,并且與信任我、追隨我的7名伙伴一起,成立了新公司后,我在寫給父親的信中做了詳細的說明。
其實,這封信我自己已經忘了,但父母一直珍藏著。他們過世以后,這封信作為遺物又回到我手中。
這封信中寫到當時那家公司的經營困難越發嚴重,出現了大量裁員的情況。
除了我領導的科室,沒有一個部門盈利,也沒有重振公司的方案。
問題堆積如山,但社長和部長一級的干部都不作為,態度消極,反倒是我還給他們打氣。
當時是我進入公司的第四年,我當上了科長,率領的科室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然而,有些人看著卻很不高興,他們要接手我們科室長期以來做的研究項目。
我強烈反對,遞交了辭呈?,F在重讀這封信,我回憶起了當時緊迫的狀態。
信中寫道:“迄今為止,他們自己做的所有項目,全都搞砸了,這次還想來搶我的工作。他們只讓我做試制品,我視若生命的研發環節,他們不許我做。簡直豈有此理?。ㄖ新裕┻@幫家伙要中途攔截我的研究工作,要搶奪我500萬日元的研究經費。要是我的研究成果全都被這幫毫無道義的家伙奪走,那我一路以來的努力還有什么意義呢?”
接下來,我又寫道:“我堅決反對。然而,我的意見未獲通過。這樣的話,多年來的工作成果將會前功盡棄,部下將被逼入困境。我不忍心目睹這種情況。我以此為理由,提出辭職?!?
我遞交辭呈后,社長以及干部們都懇求我:“你辭職的話,公司就會破產,請你務必重新考慮?!?
“給你加工資,請你留下來?!?
我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我說:“給我漲工資,我就撤回辭呈,這不等于我自己拋棄信念嗎?”
此外,信中還記述了新公司(京瓷)的籌備情況,以及將與公司同一部門的同事(現在的妻子)提前結婚等。當時正是我人生的多事之秋。
我是以這樣的語言結尾的:
“因為是和夫所做的事情,所以一定會做成功。務請父母安心,切勿為我擔心。兩到三年后,公司一定會很優秀,在此之前還需忍耐?!?
哪怕不受歡迎,也要貫徹正道,這就是我年輕時的性格。
而正因為認定自己是在貫徹正道,我才能夠具備事業一定會成功的、不可動搖的信念。
就是這樣,我沒有其他能力,只能沿著自己相信的道路,一心一意向前進。
4、修煉心靈堅持正道,需要反復、再反復地反省
在那些我們覺得“真了不起、真偉大”的人中,有的人會隨著年齡的老去,變回凡夫俗子。
隨著企業經營者人格的下降,其所在的企業也會隨之沒落,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
這些人雖然在四十多歲、五十多歲的全盛期,擁有過杰出的思維方式,擁有過強烈的愿望,企業也因此繁榮發展。
但隨著年齡的老去,其思維方式也逐漸發生了改變。
這是沒有經常攝取能量和營養的緣故。
這個營養指的是心靈的營養,也就是“反省”這種營養。
因為沒有攝取營養,所以心靈逐漸衰弱。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宗教界也能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有一些曾經優秀的大僧正或法師,年輕時努力修行,獲得了卓越的見識,但隨著年齡的老去,卻逐漸不再擁有這樣的人格。
他們確實經歷了非同一般的修行,甚至達到過開悟的境地,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心性,塑造了人格。
但是,要維持這種心性和人格,就需要持續不斷地反復修行。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很快就會被打回原形,這就是人的本性。所以,能否經常進行反省,是人向上成長的關鍵。
比如,內心要有這樣的想法:“之前也從稻盛先生那里聽到過這樣的話,現在又聽了一次,還是深有感悟,非常認同。”
“想將上次聽到的話付諸行動,但每天的行為卻都是與之正相反的行為,這次又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覺得自己還是不對,從現在起就要改正?!?
如果能這么去想就好了。
實際上,心靈的問題需要反復再反復地反省,不厭其煩地不斷聆聽相同的內容,不斷進行修正。
作為經營者,要具備這樣的思維方式:“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成為一名卓越的經營者。因為這不僅對自己來說,而且對自己周圍的員工以及其他相關人員來說,都是非常好的事情。”
懷抱這種思維方式才能充實美好地度過僅有一次的人生。
聽到我這么說,受到觸動,類似“以往基本不怎么讀書,閑暇時間都花在了戶外運動上”的人,也能逐步對心靈產生關注。
漸漸地會更多地去書店,逐漸開始關注有關心靈方面的書籍,這樣的話,生活的焦點就會發生改變。
5、充分認識人生的意義,走出自己人生的道路
當初在創立第二電電時,從商社等各個地方來的員工聚集到一起,也就是說,不同企業文化培養的人才走到一起,共同開展通信這一波瀾壯闊的事業,面對“龐然大物”NTT發起挑戰。
那時候,我這樣鼓勵大家:“在僅僅只有一次的人生中,我們獲得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舉起了打破壟斷的義旗。大家難道不能用卓越的工作來裝點自己僅有一次的人生嗎?”
在這個現世,在座的各位成了管理者,從事令人羨慕的、有價值的工作。
這樣華麗的人生或許就是各位今世的人生。
另外,有的人升學考試落榜,人生遭遇挫折,只能在底層打打雜。 但是,無論是辛苦艱難的人生,還是華麗榮耀的人生,其實這一切都是靈魂在現世修煉的不同形式而已。
其實,所謂成功,也是創造主給予我們靈魂的考驗,也是修煉靈魂的一種形式。
賜予你優越的條件,在這種條件下,你的靈魂作何反應,你的言行舉止如何,創造主正在注視你。
所以,我認為,無論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都是創造主給予我們的修煉機會。
也就是說,所謂人生,就是在嚴酷的現世中,讓靈魂得到修煉。
修煉靈魂是為了創造一個充滿關愛、和諧的幸福社會。
美麗的、善良的靈魂匯聚到一起,世界才會和平安詳。
就是這樣,現世是為了凈化、純化、深化靈魂而存在的。所以我認為,作為修行的場所,我們才會反復多次地來到這個世上。
在這個僅有一次的人生中,即使一舉成功,哪怕成了富翁,也不過轉瞬即逝,絕不可能帶到來世。
沒有必要因為事不如意而鬧別扭、發牢騷,也沒有必要意氣消沉、一蹶不振。
我認為,只要以淡泊的心態思考并嘗試如何為社會、為世人盡力,這就是人生。
所以,首先要讓自己充分認識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應該從這一點開始走出自己人生的道路。
盛和塾,是稻盛和夫經營學傳播、學習、交流的平臺,是良知企業家提高心性、拓展經營的平臺!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