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這是孟子的四段說的第二個,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wu)之心,義之端也。
2、孟子繼承孔子的“仁內義外”的基本學說,即仁,即人或心,這是源于內心的善。
3、把這種發自內心的東西外化,即成“義”。
4、所謂“義是”人被禮樂約束之下的人的行為,是一種外顯的,以仁為核心的行為。
5、因為人有慚愧、喜歡、厭惡的想法,因此就會避免觸犯道德規范。
6、因此人的這種知仁,知恥是人“義”的行為的發端。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