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滿周歲啦!“網紅”豚二代“小久久”成長記

        2023-06-27 10:16:09       來源:極目新聞

        滿月時,“小久久”伴媽媽“福久”暢游。(通訊員 周碩 攝)


        (相關資料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先宏 通訊員 鄧曉君 周碩 彭博煒

        大家好!我是豚二代“小久久”,代號為“F9c22”。我去年6月27日出生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館,爸爸是江豚“淘淘”,媽媽是江豚“福久”,是第一頭在人工飼養環境下出生的雌性江豚。6月27日,也就是今天,我就滿一周歲啦!大家祝我生日快樂吧,謝謝大家了!

        我出生就成“網紅”

        2021年的夏天,白鱀豚館的科研人員在對我的媽媽“福久”進行常規B超檢查時,發現“我”已在媽媽的肚子里孕育。媽媽懷孕以來,食量穩定增長。為了滿足她的營養需求,訓練員為她增加了新鮮的餌料魚比例,補充了維生素、礦物質元素等營養物質。

        江豚的妊娠期大約12個月,估算我的出生時間是2022年6月中下旬。在科研人員的精心呵護下,我在媽媽的肚子里健康成長。2022年6月27日16時,訓練員發現媽媽出現明顯的食欲減退、呼吸間隔變短、漂浮等行為,并且生殖裂區域出現有色液體溢出。這都是江豚分娩前會出現的典型行為和生理特征。

        當晚21時35分左右,媽媽順利分娩,我出生啦!我出生時,引起了廣泛關注。新華社、湖北日報等30余家媒體先后組織了3場新媒體直播,300多家媒體轉播轉載,2.2億人次網民圍觀我的出生過程。我一出生,就成了“網紅”,大家都親切地叫我“小久久”。

        我是首頭江豚“女寶”

        我的爸爸江豚“淘淘”,2005年7月5日出生在白鱀豚館,是世界上首例在人工飼養環境下自然繁殖成功的江豚。媽媽“福久”2011年從鄱陽湖遷入武漢白鱀豚館。

        我是在白鱀豚館出生的首頭存活雌性江豚,是個寶貴的江豚“女寶”。

        我還有兩位大哥哥“e波”和“漢寶”,它們都是在白鱀豚館人工飼養環境下出生的江豚。由于吃得太好,體態豐滿,曾經的它們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魚雷兄弟”。現在兩位哥哥都已經長成大豚,都能夠獨當一面并且有能力去組建自己的小家庭啦!

        我出生后,媽媽“福久”一直主動跟隨看護,引導我深潛水并與我伴游,出生后的第二天4時30分左右,我吃到了第一口母乳。

        我出生時,體重約6.5公斤、體長約70公分,現已長到35公斤、體長1.1米,生長狀況非常好,日均進食量在2公斤左右,可以跟隨媽媽歡快地快游、跳躍、旋轉游,幸福健康地成長。

        我平穩度過了成長轉折期

        2022年7月22日,我第一次感受到媽媽每日追食的那些小魚真有意思,小魚在水里游得特別歡快。“這是給我準備的玩具嗎?”看著媽媽追魚、捕魚,我也想去和小魚們玩一玩。

        到了10月24日,國際淡水豚日暨長江江豚保護日時,我快4個月了,7家愛心企業為我的家族捐贈了20000斤新鮮活魚。訓練員們也開始了我的混合喂養計劃,對于“混合喂養”我是抗拒的,我還是喜歡媽媽的母乳。

        今年2月25日,我第一次吃進去了一條小活魚,從追魚到吃進嘴里的感覺真是太有成就感啦!作為館內最小的江豚,我第一次捕捉并吃魚,讓訓練員們興奮不已,小魚不僅好玩而且美味。

        這是我生命成長的轉折期,我平穩地度過了。對于我們江豚來說,能吃活魚非常重要。小江豚出生時吃奶,是早期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營養來源。隨著日齡的增加,對營養的需求越來越多,母體往往滿足不了我們營養的需求,必須通過自己去攝食小魚來補充。這一時期就是混合型營養期,我們既吃奶又吃魚,差不多半年以后才慢慢地以吃魚為主。從主動吃魚開始,我的營養就不僅僅來源于母體,還可以自己主動去獲得營養來維持自己的生長,對今后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6歲后我也可以生寶寶啦

        我的成長,與兩位大哥哥“e波”和“漢寶”是不一樣的。我們雌性小江豚的行為發展,要跟媽媽學習更長的時間,在人工飼養過程中要采取更多的措施確保存活。

        我之所以寶貴,是我的出生,為江豚的繁衍提供了條件和機會。因為,只有雄性江豚,是不可能維持江豚的繁衍的。

        為了保護我們江豚這個物種,科研人員解決了包括江豚群體結構的調整、江豚孕期的護理、幼豚出生后母幼之間關系的建立等技術障礙,實現了人工環境下江豚的自然繁殖。接下來,科研人員正在攻關,希望在江豚的人工繁殖上尋求突破,也就是通過人工采精、人工授精來繁殖江豚,這樣能夠更好地控制后代江豚的性別、繁殖周期等等。如果突破成功,就可以實現兩條腿走路,一條是人工環境下的自然繁殖,一條是完全的人工繁殖,科研人員就有了更多的條件、技術和渠道介入江豚后代的繁育,有力地促進江豚物種的保護。

        我要一直跟隨媽媽生活到4歲,學習生存所需要的各種技能,特別是學習跟繁育相關的行為,等我長到6歲時,如果我的營養、成長、行為等方面都正常,我也可以生江豚小寶寶了,那將是“豚三代”。

        (來源:湖北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

        關鍵詞: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