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內,通知轄區300余位老年居民及時辦理老年綜合津貼,直接避免了老年居民的經濟損失。虹橋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是如何做到的呢?快和記者一起去了解下。
在上海,具有上海戶籍且年齡滿65周歲的老年人可申請享受“老年綜合津貼”。津貼的標準分為5個檔次,最低檔為75元/月,最高檔為600元/月,是政府為保障高齡人員晚年生活而推出的一項保障措施。
(資料圖)
然而近日,根據市大數據中心數據核查結果及市養老服務發展中心工作通知顯示,虹橋街道尚有300余位65歲以上老人未辦理老年綜合津貼,需在8日內做好通知及辦理工作。因老年綜合津貼逾期申請僅有兩年的津貼追溯期,如再晚幾天,一些老人可能就無法享受到本該享有的補貼了。
面對這一緊急任務,虹橋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以老百姓牽腸掛肚的急事難事為首要任務,在確保窗口受理接待不脫節、辦事群眾不堆積的基礎上,克服時間緊、人數多、任務重的困難,迅速行動,充分發揮虹鷹智能幫辦服務隊作用,張貼海報、發放告知單,同時運用“事務受理信息系統”核對相關信息,分人分片,層層落實,利用休息時間逐一電話通知老人,一次打不通就多打幾次,直到打通為止,實在聯系不上的就上門通知。僅3天時間,300余位老人全部通知到位,無一遺漏。
經過聯系溝通,60%的老人在工作人員耐心地告知相關政策及辦理流程后,表示會盡快到受理中心進行申辦;30%的老人選擇緊跟數字潮流,在工作人員的細心指導下,跨越數字鴻溝,通過支付寶鏈接“隨申辦”中的“老年綜合津貼”申請模塊,一步步完成線上申辦;還有28位老人因身體不便、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等特殊原因無法辦理申請,針對這部分老人,虹橋虹鷹智能幫辦服務隊的小虹鷹們利用空閑時間,依托“5gpad”數字化服務橋梁,為老人們上門受理。
而在通知的300余位老年居民中,街道還了解到,有4位老年居民有除老年綜合津貼外的其它辦事需求,但因身體等特殊原因一直未能辦理,陳阿姨就是其中一位。
多年來,陳阿姨因腰椎骨折一直臥病在床,平日由老伴王伯伯寸步不離進行照顧。智能幫辦員在電話通知時得知了此事,立即為陳阿姨進行了上門幫辦。在為陳阿姨申請老年綜合津貼的同時,又通過5gpad登錄“一網通辦”門戶網站及“隨申辦”為其辦理了長護險申請和就醫記錄冊申領,讓陳阿姨夫婦交口稱贊。
圖片由虹橋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提供
撰稿:朱文軒
編輯:李冰倩
責編:李晶瑩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上觀號作者:上海長寧
關鍵詞: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