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意大利特約記者 玉山禾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塞爾維亞上周連續發生兩起大規模槍擊事件,導致17人死亡、21人受傷,受此影響,首都貝爾格萊德和第二大城市諾維薩德的數萬民眾于8日舉行“靜默游行”要求控槍,而這已成為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上臺以來面臨的最大執政危機之一。在一些媒體看來,這場由反對黨搭臺、社會活動家“唱戲”的抗議存在明顯政治成分,與其說是反槍支暴力,更像是別有用心者借國民傷痛攫取政治利益的反政府行為,對此武契奇堅稱“決不退縮”。
教育部長已請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塞爾維亞N1電視臺8日報道,當日早上6時,抗議者在貝爾格萊德的國民議會集結,他們高舉“塞爾維亞反對暴力”的旗幟,一路浩浩蕩蕩地向政府辦公大樓的方向前進。據警方估算,這場“靜默游行”的活動規模超過5萬人。
游行前,發言人宣讀了示威人群的三大訴求,包括即刻叫停媒體對暴力內容的宣揚,解雇教育部長魯日奇、內政部長加希奇以及安全情報局局長武林,國民議會召開緊急會議、追究政府責任的同時對國家安全形勢進行評估,以確保類似慘劇不再發生??棺h者要求政府在12日前滿足上述要求。
教育部長魯日奇其實早在游行前一天就已經主動請辭。法國《世界報》報道稱,他在推特上證實了自己的離職意向,并強調“不會撤回”辭職申請。槍擊案發生后,魯日奇曾將這一暴力活動歸咎于互聯網、電子游戲以及“西方價值觀”的侵蝕,這番言論遭到反對黨的痛批,數千人圍堵教育部,要求魯日奇下臺。
反槍支還是“反政府”?
游行中,一位名叫維耶多維奇的教師的言論被西方媒體廣泛轉發?!拔覀兿霝樗泻⒆訝幦“踩膶W校、街道、村莊以及城市?!彼€呼吁:“我們已經緘默太久,人們不能再等下去了。”還有個別激進抗議者甚至要求武契奇引咎辭職,并解散國家廣播電視臺的管理層。另據英國廣播公司(BBC)9日報道,諾維薩德也爆發了數千人規模的抗議活動,抗議者將花束投到多瑙河中,讓它們隨著河流進入貝爾格萊德,以示“聲援”。
“這些抗議訴求本質上都是政治活動……這些人不會真正關心孩子們的未來,一秒鐘都不會。”據N1電視臺報道,武契奇認為這樣的活動對國家毫無裨益。他痛斥反對黨派利用民眾的悲痛情緒攫取政治利益,犀利地指出這場活動的組織者是一群“禿鷲”。武契奇說,他并不畏懼反對黨派以提前投票的形式考驗執政黨的能力,他會繼續致力于政府工作,決不讓步。
塞爾維亞N1電視臺稱,這場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參與者包括塞爾維亞民主黨等反對黨成員。這些“主辦方”在活動開始前宣稱抗議活動“與黨派政治無關”,但游行隊伍一度出現混亂,甚至有人叫囂“別讓武契奇的家人外逃”,還當場讀出了武契奇子女的名字。此外,“Republika”網站稱,維耶多維奇身份也不簡單,疑似為專為反對勢力發聲的“政治活動家”。以BBC為代表的西方媒體將這場“靜默游行”稱為“反槍支游行”,但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等媒體卻直接在標題中指出這就是一場“反政府運動”。
“歐洲火藥桶”重拳控槍
塞爾維亞的槍支問題為歷史遺留問題。路透社報道稱,巴爾干半島被稱為“歐洲火藥桶”,塞爾維亞民間也有擁有悠久的擁槍傳統,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在上世紀90年代的南斯拉夫內戰期間,槍支管控法律松懈,人們從戰場上帶回大量武器私藏。塞爾維亞的人均擁槍數量為全歐洲最高,平均每100人擁有39支槍械,在全球范圍內也僅排在美國和也門之后。
截至2017年,該國民間擁槍數量約為270萬支,但其中合法持有者占比還不到一半。另據“德國之聲”報道,塞爾維亞雖然在2015年時收緊過槍支政策,將武器登記設為強制性環節,但政策執行力度不足,大范圍的槍支登記工作被一拖再拖。大規模槍擊事件后,塞爾維亞政府采取一連串嚴厲舉措。路透社、美聯社報道稱,武契奇承諾大范圍收繳民間武器,并緊急叫停持槍許可證的簽發。政府要求非法持槍人士從8日起向地方警局主動上繳所持槍械,并設定為期一個月的“寬限期”,過后將對非法持槍者嚴厲追責。第一天就收到1500支槍、5萬發子彈和100多枚炸彈。
該國司法部正著手修繕刑法,嚴懲危及未成年人福祉的持槍人士,政府還試圖將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從14歲降至12歲。為保障校園安全、杜絕暴力行為,塞爾維亞政府向各校委派了安全專家,為學生及家長提供支持引導,還在全國1800所學校分別部署了警力,平均每所學校2名警員。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