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美國有色人種接觸到的細顆粒空氣污染水平高于白人 令人不安

        2022-11-07 10:41:59       來源:cnBeta.COM

        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表明,美國的有色人種接觸到的細顆粒空氣污染水平比他們的白人同行要高得多。正如2021年《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所說,這是一種由"大量證據"記錄的不公正現象。而在周二,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提出了更加令人不安的信息。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工程系教授、該研究的共同作者約翰-沃爾肯斯(John Volckens)在一份聲明中說:"生活在種族隔離社區的人口不僅吸入更多的細顆粒空氣污染,他們吸入的污染形式更集中于有毒、致癌的化合物。"

        這些化合物包括鉛、鎘和鎳等元素,而且往往來自于導致全球變暖的同樣的人類活動--比如說工廠的工業工作。它們也是與癌癥以外的嚴重健康風險有關的有害物質,如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損害。

        以前,科學家們一直專注于弄清細顆粒物--也被稱為PM2.5,因為每個顆粒的直徑小于2.5微米--的位置。此類研究清楚地表明,PM2.5滲透到有色人種社區所在的地方。而這些結論說明了有色人種是如何吸入更多已知會增加全球疾病負擔的微粒的。

        顯然,情況已經很糟糕了。但是沃爾肯斯和其他研究人員想要更深入地挖掘。

        他們研究了PM2.5中的有毒金屬成分,以了解空氣中最危險的細顆粒物類型在哪里漂浮 -- 他們在分析中特別包括了一個種族居住隔離的指標。

        換句話說,該小組研究了那些額外危險的PM2.5云是否集中在主要由有色人種稱為家的地區。

        結果是令人擔憂的。

        研究報告指出:"雖然在種族隔離的社區,總細顆粒物的濃度要高兩倍,但來自人為來源的金屬的濃度要高近10倍。人為來源這一短語只是指源于人類活動的污染源。"

        將這些點聯系起來,該研究還強調了這樣一種可能性,即有色人種社區中已知的和有記錄的健康差異可能被歸咎于這些人口暴露在空氣中更多的這種致癌金屬中。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說:"在全國范圍內,一些種族和少數民族群體的人在一系列情況下經歷了較高的健康不良和疾病率......與他們的白人同行相比。"

        這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癥、哮喘、心臟病、早產,特別是癌癥。"即使考慮到其他人口和社會經濟因素,如年齡或收入,這些差異有時仍然存在,"CDC說。

        對"紅線"的定義

        對于整個問題,沃爾肯斯說,"這是系統性的種族和民族不公正的結果,如紅線,一直困擾著我們國家的歷史。"

        現在的紅線被用來描述房地產中許多形式的系統性的、基于種族的歧視。但總的來說,這個詞源于1930年代作為新政的一部分而制定的政府購房計劃。基本上,這些項目為房主提供政府擔保的抵押貸款,試圖緩解大蕭條之后的一些經濟衰退。

        但是,這些計劃依賴地圖,將社區從最理想的地方排到最危險的地方--"最危險"的社區沒有得到好處。而這些沒有福利的社區大部分都是黑人和移民居民。

        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發現企業與當地的分區官員合作,利用這些不公平的、簡單隔離的地圖來決定在哪里進行污染性操作。諸如工業廠房、主要道路以及沿海地區的航運港口。與空氣污染直接相關的東西,包括PM2.5。

        正如你所期望的那樣,官員們并沒有吵著要把這些業務放在"最理想的"街區。一張圖片顯示了新政的紐約布魯克林區的紅線地圖。各個部分以不同的顏色突出顯示。

        一張顯示紐約布魯克林新政紅線地圖的圖片。各個部分以不同的顏色突出顯示。

        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繪制不平等地圖

        事實上,3月份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通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直截了當地證明了PM2.5和紅線地區之間的聯系。

        3月的研究報告說:"這里的研究結果突出表明,當今美國城市污染水平的差異反映了聯邦決策中的結構性種族主義遺留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投資流動和土地使用決策--在80多年前繪制的地圖中顯而易見。"

        新研究的研究人員能夠找到的唯一的一線希望是,最近對海洋燃料油的一些規定似乎已經減少了沿海城市中一種叫做釩的有毒金屬的濃度。這些政策也"大大減少了因隔離而產生的釩暴露差異",作者寫道。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杰克-科德羅斯(Jack Kodros)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他在一份聲明中說:"全面的環境清理,如國家清潔燃料標準的建立,不僅減少了全國的空氣污染,而且還有助于減少我們在許多隔離社區看到的污染暴露差異。"

        這是一個及時的認識,因為第二十七屆締約方會議就在眼前。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