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公布數據顯示,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5.39萬億元,同比多增4.54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9.9萬億元,在新增存款中占比超六成。
超額儲蓄從哪來?居民存款增長勢頭還會持續嗎?如何進一步提振消費需求?一起來看本期快問快答↓↓↓A:居民存款大幅增長在去年已有所體現。數據顯示,2022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6.26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比上一年多增7.94萬億元,創歷史新高。今年,居民存款繼續保持較快增長。1月份,住戶存款增加6.2萬億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我國居民愛存錢的習慣,成就了國內較高的儲蓄率,但去年超額儲蓄的形成,顯然不能只用居民愛存錢來解釋。綜合來看,它是預防性儲蓄、理財收益走低、消費不振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去年,在疫情擾動、地產承壓和金融市場波動等多重因素共同影響下,居民儲蓄高增,這其中既有疫情對消費場景限制的被動儲蓄,也有經濟不確定性加大導致的預防性儲蓄。從結構分布來看,超額儲蓄主要集中在有穩定收入的中高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剛性消費占比較大,支出增速降幅有限?!?/section>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認為,居民超額儲蓄的成因在于可支配收入增速與消費支出增速之間的差距。從收入端看,減稅、降費、緩稅、退稅等各項財政措施對儲蓄形成了支持;從消費端看,主要原因在“不敢花”“不愿花”“不能花”。“不敢花”就是由預期、信心、情緒等因素導致預防性和謹慎性儲蓄,“不愿花”涉及消費意愿、傾向、能力和彈性,“不能花”更多則是受短期性因素和結構性障礙影響。A:今年以來,盡管存款增長仍處于高位,但居民存款占比已有所下降。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居民信心回暖,消費、住房等方面需求正在恢復,同時市場風險偏好回暖,居民投資理財需求復蘇,將推動居民儲蓄向常年水平回歸。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當前居民存款快速增長勢頭已經有所減緩,但仍需要采取更多有效措施,穩定居民就業增加收入,以減少防御性存款的過度增長,同時增加消費和投資需求。龐溟認為,伴隨宏觀經濟企穩回升,超額儲蓄問題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紓解,與線下消費場景回歸正常相對應的消費意愿提升、消費信心恢復、消費需求釋放都有望出現積極的改善。A: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表示,要采取針對性措施穩定居民收入和預期,調動居民消費意愿。同時,也可以鼓勵各地區發放消費券,提升居民消費頻率。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將超額儲蓄加速向投資和消費轉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配套措施。比如,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穩妥處理養老、醫療、教育等問題,改善消費預期和投資意愿。同時,積極打造消費新場景,創新消費業態,鼓勵企業改進產品,推進消費升級。龐溟表示,財政政策可更為積極主動開展補貼、優惠,加大對居民消費能力的支持力度。貨幣政策可通過結構性工具在消費信貸領域發力,繼續重點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新能源汽車等大宗消費以及養老服務等。同時,還要做好兜牢民生底線、穩定就業、優化收入分配機制等工作。?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統籌:王長善 編輯:李記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