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速遞!探尋古城遺韻 傾聽歷史回音

        2023-06-24 12:12:05       來源:中國日報網 -->

        6月20日,“百名記者走進絳州古城”活動在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舉行。來自中央駐晉、中央駐陜、中央駐豫以及晉陜豫省、市、縣等主流媒體記者行走于絳州古城,聽晨鐘暮鼓、觀歷史名跡、賞戲曲佳音,感受這座千年古城的文脈傳承。


        (資料圖片)

        新絳縣地處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新絳古稱絳州,春秋時期為晉國政治、經濟、文化核心區之一;隋開皇三年(583年)州治從玉壁遷至今縣城處,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

        新絳龍興寺始建于唐代,原名碧落觀,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辦方供圖

        新絳縣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高飛娟介紹,該縣范圍內擁有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72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

        “在文物活化利用方式創新上,我們開闊眼界,拓寬思路,積極借鑒外地經驗。”高飛娟說,在文創產品開發方面,已進行了一些探索,意在讓文物“活”起來。

        當日,百名記者走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絳州三樓(鐘樓、樂樓、鼓樓)。三樓并峙,呈“鼎”形排列,鐘樓在南、樂樓在東、鼓樓偏北。鐘樓始建于北宋,鼓樓和樂樓現存木結構均為明代遺構。

        穿過鼓樓門洞不遠處,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絳州大堂。其始建于唐代。大堂面闊七間,現存建筑為元代重建遺構,全國州衙正堂通例為五間,絳州大堂獨為七間,全國少見。

        記者團參觀絳州大堂。主辦方供圖

        目前,絳州大堂遺址考古發掘6300平方米,發掘有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時期建筑基址遺存,及陶片、瓷片、鐵錢等文物一萬余件。

        與絳州大堂相連的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隋代州府園林——絳守居園池,其創建于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唐、宋、元、明、清均有重修,雖歷經一千多年的歷史變遷,園池的地形地貌仍保存較為完整。

        厚重歷史積淀和眾多文物遺存,是新絳縣極其珍貴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如今,當地整合資源,挖掘州府衙署文化內涵,打造了由絳州大堂、絳州三樓、絳守居園池等組成的絳州署景區。

        絳州署4A級旅游景區建設項目是2023年新絳縣的一項重點工程。該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李新生介紹,當地正在推進智慧景區建設,配備導游無線講解設備、完善智能語音講解系統、啟動智慧景區平臺項目等。該縣還印發了旅游指南手冊,加大對講解員培訓,并豐富游客文化體驗。

        記者團參觀絳守居園池。主辦方供圖

        活動期間,記者們還前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興寺,觀賞寺中所存的唐代碧落碑,碑文書寫特異,筆法工整,為書法珍品。

        龍興寺始建于唐,原名“碧落觀”,其建筑布局獨特、結構科學,具有極高的文物保護價值。現僅存大雄寶殿和龍興寺塔,為元、清遺構,東西廊房及山門系1991年新建。

        來自《黃河時報》的記者王晨贊嘆于絳州古城深厚的歷史底蘊。“走在絳州樂樓聽蒲劇,厚重的歷史文化感撲面而來,仿佛置身千年之前,感受到文化是絳州古城的血脈和根基。在參觀的同時,我將用自己的鏡頭和文字,將這些歷史遺跡和大好河山傳播出去,讓更多人看到新絳、愛上新絳。”(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 孫瑞生|王軼君)

        關鍵詞: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