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經濟網達州訊(記者 王曉英 趙權軍)“只有千方百計搞好民營經濟這灘活水,才能做大做強縣域經濟,才能成功創建‘百強縣’。”4月27日,在宣漢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宣漢縣委書記馮永剛誠懇地說,發展民營經濟是爭創“百強縣”的必然之舉,縣域經濟發展更離不開民營經濟的發展。
(相關資料圖)
去年,宣漢實現GDP621.8億元,全省第19位,全國第133位。其中,民營經濟增加值332.1億元,占全縣GDP的53.4%。馮永剛說,宣漢有望今年入圍全國“百強縣”。
會議現場
作為貢獻了該縣半數GDP總值的民營企業家如何繼續支持宣漢爭創全國“百強縣”行動?大會上,航達鋼鐵、正達凱新材料、松柏生態農業、于氏吊鍋樓酒樓等民營企業家結合各自企業的實際,給出了答案。
重大工業項目加速落地,民營企業家再創奇跡
工業經濟,是宣漢發展縣域經濟的“鐵拳”,也是民營經濟的最大增長點。航達鋼鐵和正達凱新材料的負責人認為,加速重大工業項目落地并投產,就是對宣漢爭創全國“百強縣”行動最直接的支持。
“航達鋼鐵公司的整體搬遷,不是形式上的轉型升級,重點在設備技術轉型升級。”航達鋼鐵董事長陳獻說,作為全省制造業百強企業——四川德潤鋼鐵集團,其旗下的航達、永鑫達、潤譽達去年實現產值75億元,上繳稅收超5億元。
航達鋼鐵是宣漢的重大工業項目,為早日建成項目并投產,業主方以“戰雨天、搶晴天”效率意識,用13個月時間就將企業整體搬遷到宣漢。陳獻說,未來該企業還將以“一天當兩天用”的工作效率,利用好世界領先水平的100噸電弧爐和雙高速棒材生產線,開足馬力搶生產,確保企業生產效益不斷提升。
招引企業正達凱新材料為助力宣漢從“資源產出地”朝“產業崛起地”轉變,規劃投資230億元、占地3000余畝,建設120萬噸MEG聯產10萬噸電子級DMC項目的先進智造產業園。建成后年產值可達350億元、年利稅40億元,可有力助推宣漢爭創全國“百強縣”。
“項目部每項任務都要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按時按量完成建設任務。”該項目正達凱新材料項目總指揮邱增明介紹,從2021年6月簽約以來,企地共同推動化工園區申報認定,積極爭取用氣保障,配合做好鐵路專線建設等,成功破除制約項目落地的多個瓶頸難題。
邱增明說,參與“萬達開天然氣鋰鉀綜合利用集聚區”建設,一定要拿出速度與質量,全力推動項目快速推進,書寫出企業家敢闖敢干的精神。目前,該項目正進行全場地管施工,力爭2024年底60萬噸乙二醇建成并投產,2026年一期全部建成投產。
特色文旅項目根植鄉村,民營企業家積極回報桑梓
據不完全統計,達州每年赴外中長期避暑度假20萬人次以上。宣漢月亮坪鄉村振興示范區建成后,將解決達州及周邊地區游客的康養度假需求。不少宣漢當地企業家也瞅準商機,想利用這個機會圓創業夢,用行動深入參與宣漢“文旅靚縣”戰略實施。
月亮坪山下的松柏生態農業董事長饒猛就是這樣的創業者。他搶抓月亮坪森林康養旅游度假區開發機遇,“開發一個項目、繁榮一處經濟、帶富一路群眾。”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免費為村民技能培訓,出資數百萬元改善基礎設施,已成功打造川東北首家陽光森林餐廳。
今年,饒猛計劃再追加3000萬元投資,依托萬畝脆李產業示范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解決更多人的就業問題,如此既能繼續壯大他的生態農業企業,又能幫村民致富增收。
同樣扎根鄉村,盯準文旅產業的還有宣漢土家族漢子于濤。在巴山大峽谷內,他的于氏吊鍋樓酒樓,經營土家特色食材的主題餐廳,將民族文化和飲食相結合,吸引眾多游客光顧。自2018年開業以來,憑借9個人、7張桌子、3個包間,創造出了年營業額近百萬的成績。
“通過直播帶貨方式,幫村民銷售特色農家菜、土特產,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于濤希望用好網絡媒體平臺宣傳家鄉,讓更多人了解土家文化。
“選擇在宣漢創業、追逐夢想的新宣商,是有理想、有追求、有膽識、有情懷的。”馮永剛在大會上表示,宣漢既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更為廣大民營企業家提供廣闊舞臺。還將營造親商愛商的政商環境,給予民營企業家政治待遇、社會榮譽、成長平臺,鼓勵他們繼續譜寫出更輝煌的創業史。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