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極致輪動的市場 怎么做投資?

        2023-05-29 09:40:0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來源:興證全球基金

        抓住眼球的是天氣,決定環境的則是氣候。

        但是最近的天氣變得太快了,快到人們對氣候的信仰似乎也開始動搖。誰都想知道今年的風究竟打算怎么吹,但手上不停的還是“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的游戲。


        【資料圖】

        更棘手的是,讓從業者都感嘆“卷得出奇”的市場里,好像也沒有一個盼頭足的方向,大多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也難怪有人說2023年以來,A股已是“亂紀元”。

        行業輪動的風車

        雪萊曾說,風后面是風,道路前面還是道路。

        而當下的股票市場,似乎行業輪動的四面八方也全是輪動,來看幾個數據。

        今年1月以來A股市場中漲幅排名前5的行業,堪稱“主線”的,其一是數字經濟、AI統帥的計算機、傳媒互聯網;其二是中特估概念引領下的電信業務;其余板塊亮點寥寥。

        但即便是這兩款最近頗受追捧的“俏貨”,也并未展現出2013年的移動互聯網、2020年的新能源那般“威力”:2023年5月1日至今,傳媒互聯網漲幅列至32個行業中的31名。

        2023開年以來漲幅排名前5的行業(長江一級行業)

        數據來源:Wind、長江證券,截至2023/5/25。

        從前五到倒數,面目喜人時躥升,一旦“失勢”就“一瀉千里”,這種體感展示了目前A股市場的行業輪動之劇烈:事實上,從數據上看,自2009年1月至今,行業輪動強度的確達到了近14年來峰值。

        2009年1月至今行業輪動強度一覽

        數據來源:Wind,行業分類為長江證券一級行業,具體計算方法為,t月對行業近一年的漲跌幅進行排名,t+1月和t月的排名之差的絕對值計為該行業t+1月的輪動強度,對所有行業求和,即得到該月整體行業輪動強度。

        成交量相對低迷,存量博弈下的股票市場里,行業輪動成了每一位投資者都得嘗的“苦頭”,無論是堅守還是調整,猜錯似乎都比猜對容易。某一行業倘若表現較佳,勢必是其他行業被“抽了水”,沒有“活水”就只好在池子里攪動,有浮上來的,那么自然也有下沉。

        歷史的鏡鑒:也曾輪轉如風

        這種情況將持續多久誰也無法下定論,但存量博弈的困局總是要靠增量資金的章法來解。

        錢從哪來?春節后外資流入節奏顯著放緩,未來是否有較高增量資金流入尚待觀察;公募主動權益基金、固收+基金測算倉位處于歷史高位,加倉空間相對有限;上證所新開戶數量遜于去年同期,股民資金增量難言可期。

        悲觀者總是正確,去年十月,我們也曾面臨成交縮量、輪動超速、外資流出的情形,這種狀態下,所有人都很難構建出一個令人信服的復蘇邏輯。但好在以史為鑒的人與悲觀者同樣明智。

        回看過去的輪動行情,開始提速多發生在年初與年末的業績披露真空期,基本面信息弱化,客觀上提供了輪動空間。而14年底至21年底之間的5次行業輪動提速之后,萬得全A似乎也并不像我們如今擔憂的那樣“漸行漸遠”,大多表現為震蕩甚至上漲。

        這或許是因為,除了“春季躁動”,當各個行業景氣度都有較強的抬升預期但尚不完全明確,也就是經濟復蘇初期,也容易出現行業輪動的加速。16年初至17年底、19年初至21年底的兩輪股市上漲行情中,在上漲初期行業輪動速度均出現了大幅的加速。隨著行情演繹,市場主線才伴隨輪動降溫和復蘇確定而浮現。

        行業輪動提速至頂點回落后

        一段時間內萬得全A行情多為震蕩或上漲

        數據來源:信達證券、Wind,截至2023年5月12日

        當然,有個無法避免的問題是,創了新高的這一次是否會不一樣?

        簡單來說,本次輪動力度創新高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基本上所有行業都參與了輪動,誰也沒逃了,而歷史上大多是底下的“難兄難弟們”往上爬,上面的行業順次下行;其二是過往輪動主要是權重個股形成趨勢性,而行業內的中小盤股票快速輪動,而這次與2016年類似,是權重個股帶著行業輪動。

        長江證券的策略報告指出,出現以上情況的原因,是經濟預期不一致。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在今年5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的分享中提到,這輪復蘇與我們通常所說的周期性復蘇有著很大的差別。三年疫情對各個經濟主體、資產負債表行為模式的沖擊與我們通常“由繁榮到蕭條再到復蘇”的傳統周期調整是不同的。

        從資產負債表上看,國有企業在一季度整體利潤達到了1萬多億,同比增長12.4%,但中小企業并未出現全面的交易修復,甚至有一定回落;居民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5.1%,實際增速3.8%,但這個數字也不足以給“拉動消費的關鍵人群”帶來明顯拉動效應。

        5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劉煜輝也分享了他對中國經濟的最新看法:真正的構成經濟內生動力的是老百姓對耐用消費品的投資和消費,但民眾的資產負債表經過三年疫情的沖擊,有一定的損傷。

        中國經濟的復蘇已經全面開啟,但絕非一馬平川,這也許是經濟預期不一致的底層邏輯。

        我們能等待什么?

        應當確信的是,如果不停地判斷當前市場的核心變量是什么,并不斷進行切換,以期能夠抓住每一階段市場的主要矛盾,這是一個難度極大、極小概率能夠實現的理想情況,甚至可能每次都犯錯。

        我們對極簡版的行業輪動策略做了測算,近五年以來,如果只是簡單在當月初買上一個月漲幅最佳的行業并在當月末賣出,那么這個看似緊跟潮流的行業輪動策略表現并不盡如人意,2018、2019、2020、2022和累計漲幅均未跑贏單純的持有偏股基金指數。

        兩種策略收益測算

        數據來源:Wind,偏股基金指數指930950.CSI,模擬測算僅作示意,不代表未來情況。

        也不怪投資人們寧愿等刺激性的政策、確定性的復蘇、增量性的資金、或者只是純粹的“跌出機會”,也不愿意邁開腿追一追。在最近興證全球基金主辦的中國投資人峰會上,投資人楊東曾言,A股的特點就是經常板塊輪動,因為它有很大程度上的資金驅動的特點,而他比較明確的理念就是不追風。

        人需要在投資中精確地錯過某些事情。

        不過,有沒有較為理智參與的方式?有的,一個小思路供參考,目前越來越多的FOF產品傾向于通過配置被動指數型產品博取貝塔收益,存量博弈環境下寬基指數可能是一處“風來必經之地”,但也需結合市場環境合理調整。

        當然,如果你完全不想摻和這個事兒,有沒有辦法?招商證券在其公開報告中,嘗試研究了能夠跳出本次輪動的行業,整體有以下幾個特征:起點估值不宜過高、高ROE、現金流穩定;出現了新技術突破的行業也值得考慮,我們發現,最終我們還是回到了財務表現好、增長可期的好公司的邏輯,也許這就是所謂的,遠望方知風浪小,凌空乃覺海波平。

        (文章來源:興證全球基金)

        關鍵詞: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