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印度執法局(ED)6月9日發布文件稱,因小米涉嫌違反該國《外匯管理法》(FEMA),“向外國實體非法轉移資金”,該局已經向小米技術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小米印度分公司、部分高管及花旗等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
出于該指控,印度當局此前已經扣押了小米共555.1億盧比資金(約6.8億美元),現價近50億元人民幣。這次通知意味著上述凍結資金有可能會被沒收。
裁決機構還向花旗銀行、匯豐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發出了展示原因通知,指控其違反《外匯管理法》第10(4)和10(5)條款,違反了RBI的指示,允許通過銀行以版稅名義進行對外匯款,而未進行盡職調查并未從公司獲得任何潛在的技術合作協議。
小米申訴,沒有回響
2022年4月,印度執法局指控稱,自2015年開始,小米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以“特許權使用費”(royalty payments)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這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
據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小米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中的555.13億盧比資金。彼時小米印度公司表示,該公司支付此類版稅是合法的商業行為,對當局的決定將提出上訴。
2022年10月,印度當局宣布維持印度反洗錢執行局作出的決定,拒絕解凍該筆資金。小米印度網站在隨后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對印度當局的決定感到失望(disappointed),“因為我們提出的任何事實陳述和法律爭議都沒有得到解決?!?
小米印度公司表示,在這筆支付給外國實體的費用中,超過84%的部分是付給美國高通集團的特許權使用費,用以使用相關標準關鍵專利(SEP),以及小米印度版智能手機中的知識產權等。“如果沒有這些技術,我們的智能手機就無法在印度運行。”
小米印度公司表示,高通方面可以證實,這些費用只和在印度銷售的手機有關,不涉及其他國家和地區;該款項是通過獲批準和授權的銀行支付的,是合法的商業行為;此外,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在印度境外不擁有或持有任何資產。
小米印度公司表示,因此此事并不適用印度《外匯管理法》第4節所描述的情況。
不過,目前來看,印度方面并沒有回應小米方面的訴求。
中資企業在印環境不斷惡化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初,在印度正式注冊的中資企業超過500家,絕大多數為私人有限公司,部分為獨資子公司、合資公司,少量為代表處、項目辦公室等。在中印邊境對峙后,印度國內反華情緒高漲,中資企業在印營商環境急劇惡化。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