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寧海縣金陽小學陳玥吉、楊茹涵、潘承陽和陳逸軒四位學生,結合自已參加學校科普知識小實踐活動,分別寫了《觸控飲水機與壓力差》《跳舞的小竹人》《自制飲水機》《艾草邂逅小蘇打》四篇科普作文,被新甬派客戶端與寧波未來作家報社等媒體錄用,激勵學生們更加熱愛學習科學知識。“自去年寧海縣科協開展科普進校園活動以來,我校積極組織1450多名學生不定期舉辦科普知識講座,讓學生分享神奇的科技魅力。目前我校學生30多篇科普類作文,分別被省內外各級媒體錄用。科普進校園在金陽小學落地生根,結出累累碩果。”6月3日上午,金陽小學負責人胡云輝樂開心地說。
近年來,寧海縣科協充分發揮科協系統資源優勢,廣泛開展科普進校園活動,以有形、有聲、有影的科普活動,助推教育“雙減”行動,為孩子們提供了與科學近距離接觸的機會,讓孩子們在娛樂中受到科學啟迪,激發科學興趣,提升學生科學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去年,寧海縣科協聯合縣教育局、科技局、傳媒集團成立少年科學院,推出《科普向未來》專題欄目。此外,縣科協還開通了寧海科普微信視頻號,定期推送寧海科普達人的科普實驗,目前已拍攝四十多期,用最接地氣的方式達到科普目的。結合“線上十線下”活動模式,還組織多名縣少年科學院、縣社區科技創新教育中心科普老師志愿者,及科技工作者、科普專家、科普信息員與科技志愿者共同參與,分別走進躍龍、長街、力洋、深甽、桑州等18個鎮鄉(街道)中小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講座和科普活動,向當地3萬多萬學生傳遞科普知識,點燃科技夢,培養中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并利用部分學校現有科學器材,為適齡階段學生開展相對應的科學實驗項目。活動全年預計在各學校開展科普教學共340多次。
上月底,在越溪中心小學舉行的校園科技節活動中,全校數百名學生在科普老師的指導下,親自參與紙飛機定向打靶、紙橋承重、面條搭高塔等項目的科技競賽,讓孩子們分享神奇的科技魅力,受益匪淺。而科普志愿者吳欣芳老師自主研發的“萬物生長”“點石成金”“星辰大海”等系列原創科普課程,同時還配套了相應的實驗器材主題包,目前已成為城區金橋小學、華山小學等6所小學科學實驗拓展性課程,深受學生們歡迎。
與此同時,寧海縣科協還開設“空中科普課堂”線上科普進校園項目,組建一批科技輔導員,為邊遠鄉村小學開展線上科普知識教育活動。該項目分三年推進,暫定7家偏遠鄉村小學為試點,2022年已完成社會化科技教育課程和科技教育實踐基地資源整合梳理,去年5月開始,長街鎮岳井小學開設“空中科普課堂”試點,該校每個月2節的“空中科普課堂",通過科技輔導老師線上+線下遠程教育模式,向當地100多名學生傳遞各類科技知識,讓學生們興趣盎然,在娛樂中受到科學啟迪。
作者: 華建平 來源: 寧海縣科協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