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 競逐新賽道 培育新動能

        2023-09-09 09:24:18       來源:中國徐州網-徐州日報

        九月,沛縣大地花紅果碩,生機勃勃。

        產業園區,塔吊林立,機器轟鳴,特色工業集群快速成勢;快速路上,車來車往,平穩暢通,便捷交通“加速”前行;微山湖畔,魚躍蝦歡,荷香撲鼻,農業板塊亮點紛呈;歌風臺上,登高望遠,遙襟甫暢,文旅融合迸發活力……

        一項項成績單,展現了沛縣實干為先、攻堅克難的高質量發展奮進力量:今年上半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4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6億元,工業用電量23.2億千瓦時,工業投資增長14.5%,凈增規上工業企業25家,118個重大產業項目開工110個,68個項目已投產或部分投產,60項城建重點工程已開工53項、竣工14項,“一件事一次辦”辦件數量位居全市第一。


        (資料圖)

        9月1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第五站來到沛縣,感受沛縣抓住新機遇、開辟新領域、競逐新賽道、培育新動能的高質量發展火熱干勁。

        服務向“心”

        宜居宜業溢幸福

        院落干凈整潔,綠植郁郁蔥蔥,廊亭古香古色……走進漢源街道韓樓村,一幅天藍、地綠、景美的丹青水墨畫徐徐鋪展。

        “‘哨’是哨子,代表即吹即到、快速反應,‘梢’為末梢,意指我們決心打通最后一公里。”“紅哨梢”宣傳畫引得眾人紛紛駐足觀看,漢源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何青凇細心解釋。

        這只“紅哨梢”,如何直抵村民們的心坎里?

        韓樓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魏艷梅說,村里建立了“村書記—村干部—村民小組長—村民組員”四級紅哨聯絡網,保障全村上下“紅哨聯動”,相呼相應。

        曾經,作為村里的唯一主干道、山東居民來往沛縣縣城的主要通道,沛韓線是條破舊坑洼的水泥路,經過6個多月的改造提升,人居環境徹底變了樣。

        改造中,村里選舉了村民代表參與提升工程全過程,監督工程質量,協調矛盾糾紛,讓村民做起了管家。前期,村干部帶著村民小組長一周內做完了14戶拆違工作,爭取到了廣大村民的支持,卻遭到村民高奶奶的反對。高奶奶和老伴兩人平日撿拾廢品,門前堆滿雜物,村里打算幫其清理,并在原位置壘上花池。

        魏艷梅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為高奶奶算了一筆“經濟賬”,“奶奶,您院子里堆得滿是空瓶子,把它們賣了騰騰地方,回頭我們幫您把門口的柴火劈好、理好,放在院子干爽的角落里,門口壘上園子讓您自個種菜,一年四季吃不完,多好啊!”最終,高奶奶滿意地點頭答應了。

        “我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精神上也逐漸富足。”村中種植戶杜開民告訴記者,為提高村民收入,近城靠礦的韓樓村還流轉2000畝土地,在城區東側建設蔬菜種植基地,統一規劃田間溝、渠、路,搭建蔬菜大棚,以成本價承包給群眾經營,為50多戶村民提供了增收的路子,畝均大棚年收益均在萬元以上。

        同時,因礦占地補償,孔莊煤礦為周邊村民提供一定數量的工作崗位,該村始終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扎實做好名額分配工作,目前全村100多人在孔莊煤礦工作,2022年該村人均年純收入達2.4萬元。

        近年來,沛縣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優勢主導產業,打造美麗宜居鄉鎮、村莊、庭院,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美麗鄉村建設。

        今年上半年,33個省市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和27個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項目全部開工,“東部稻米、西部果品、南部育種、北部水產、中部瓜菜”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加快構筑,敬安辣椒制種、安國沛公西瓜、河口真蒡牛蒡、鹿樓林下金蟬等一批特色農業品牌持續打響,分類施策推動33個省際邊界村環境提升,建成省市級特色田園鄉村、生態宜居示范村3個,完成戶廁改造2.4萬戶,“戶戶通”通達率達96%。

        產業向“新”

        弈棋布子增活力

        近年來,沛縣錨定“建設環微山湖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的總體定位,堅持“工業立縣,產業強縣”不動搖,做大做強“2+3”優勢產業,加快構建“一主一副四特”六大園區載體,切實以工業大發展推動縣域經濟大提速、大跨越。

        沛縣積極順應“雙碳”發展大勢,把新能源產業作為“2+3”優勢產業之首,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光伏產業實現了由無到有、從有到強、由單一產品向全產業鏈發展的快速蝶變。

        8月8日,總投資53億元的華東光能沛縣基地10GW N型TOPCon高效光伏電池項目投產儀式在沛縣經濟開發區舉行,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投產。

        “我們這個項目能順利落地快速投產,離不開徐州市、沛縣及沛縣經濟開發區各級黨委政府全過程、全要素的貼心保障。”華東光能首席運營官王國文說,N型TOPCon高效光伏電池對技術和人員要求很高,徐州和沛縣具有成熟的工業體系,擁有眾多的工業人口,為項目輸送了大批的專業技術精英和管理精英。全部投產后,將實現年開票銷售收入80億元,年創稅收1.5億元,帶動就業1000人以上。

        波光瀲滟,碧水長天。登上微山湖畔的三層觀光平臺,不遠處的一塊塊拼圖般的光伏發電板排列整齊,鋪滿水面,分外奪目。這里曾是龍東煤礦采煤沉陷區,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中煤集團大屯公司新能源示范基地。

        中煤江蘇新能源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曹明波介紹,一期工程裝機容量263兆瓦,總占地面積約5847畝,采用漁光互補模式,基地上方架設光伏板陣列,下方水域進行漁產養殖,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周邊旅游”的融合發展模式,設計安裝雙面單晶硅光伏組件,采用分塊發電、集中并網方案。

        湖面之上,仍有幾臺打樁機和挖掘機不停作業。“目前在建樁基式光伏發電單元,總投資12億元,規劃建設容量263MW,全容量并網后,每年平均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3億度。”曹明波說。

        據沛縣經發局提供的數據,截至目前,沛縣新能源裝機總量已經達到69萬KW(含生物質及垃圾發電),年發電能力11億度,其中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64萬KW,年發電能力約8億度。

        文化向“欣”

        千樹繁花共綻放

        走進沛縣文化館,在瑯瑯閱讀聲和悠揚樂器聲中,記者在不同教室都看到了這樣有趣一幕:講臺上站著青春活力的教師,臺下坐著幾十位白發蒼蒼的學生。

        29歲的自媒體從業者葛強是其中一位老師。“無人機相關課程以‘先理論、后實踐’的方式展開,每周兩次,學員既有正在放假的大學生,也有對無人機有濃厚興趣的老人家。他們的學習熱情都非常高漲,即使下課了也會圍著我繼續提問。”在葛強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學員放下了“老年機”,飛起了無人機。

        文化館開設了如此“前衛”的新課程,60歲的馬廣敏第一時間就報上了名。“我愛好攝影已有多年,這幾年無人機攝影特別火,我們出去采風時常會看到年輕人使用。無人機可以協助我們拍出更多視角獨特的照片,因此我迫切想要學習掌握。”馬廣敏興致勃勃地說道。

        “每一期的培訓課人數都爆滿,有些課程預約甚至排到了明年。為了讓更多百姓真正享受文化惠民,我們以半年為一期,開展免費文化藝術培訓,共42個門類,一期最多4000名學員。學員的優秀節目,能夠登上每晚室外的‘漢風大舞臺’演出,目前已經參與的演職人員達4500余人,每天來看節目的市民能達到1萬人。2016年至今,培訓累計惠及10萬人。”沛縣文化館館長王寶紅說。

        近年來,沛縣積極整合公共文化資源,大力改革公共文化的投入、管理、運行模式,建成沛縣文化藝術中心,建設33家歌風書房、32個漢風小劇場。沛縣17個鎮級文體站、384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部通過省文旅廳達標驗收,富有創意的文化活動猶如千樹繁花、競相綻放,文化為民、文化惠民、文化樂民的良好氛圍激發了廣大沛縣居民用實際行動充盈文化品牌內涵的決心,這座城也因此彰顯出前所未有的文明高度。

        如今,在擁有130余萬人口的沛縣,全縣獲評“全國道德模范”1名(張公蘭)、“全國道德模范提名”1名(張景宏)、“江蘇省道德模范”2名(張景宏、張捍華)、“江蘇省道德模范提名”2名(褚慶峰、序守文),累計當選“中國好人”18名、“江蘇好人”26名,現有縣級以上好人397人,其數量及層次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本報記者 張亞軒 通訊員 李輝

        關鍵詞: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