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綠水木棧道,白鴨大鵝水上游,柿子園里掛滿黃澄澄的柿子。金秋時節,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雙擁公園內,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眼前的美景讓你很難想象,5年前,這里曾是一片廢棄的養蝦池,在第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山東期間,被群眾投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雜亂差。
秋日雙擁公園,休閑好地方
深秋時節,位于嶗山區沙子口街道大河東社區的雙擁公園,風景宜人。
從嶗山路南大門進入,石頭上刻著的“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八個大字直入眼簾。穿過歷史連廊,可以了解雙擁工作歷程、中國革命精神、中國軍隊發展史、青島紅色遺產、崇尚英烈、青島重要戰役。
在園區中,不時會看到愛國主義教育的雕塑,學校學生們來參觀時,喜歡在這些雕塑前合影打卡。
除了愛國教育,雙擁公園也是休閑的好地方。走在晨曦湖邊的木棧道上,湖水清澈見底,湖中的白鴨和大鵝悠閑戲水,湖另一邊的園林郁郁蔥蔥。
進入園林區,300多棵柿子樹的柿子園里,黃澄澄的柿子掛滿枝頭,一派豐收景象。公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早來些日子,梨園和石榴園里結滿了梨和石榴,看著更喜人。
在雙擁公園的園林區,共有梨園、櫻珠園、石榴園、杏園、杮子園五大果園,從春到秋,瓜果飄香。
在公園里逛一圈兒,半個多小時就過去了,很多大河東村民閑暇時喜歡到這個免費的公園里來逛逛。
5年前,這里是一片廢棄養蝦池
不過,5年前的雙擁公園可不是現在這樣,那時,這里還是一片廢棄的養蝦池。
記者從嶗山生態環境分局了解到,公園所處的大河東河入海口,原先是一片養蝦池和灘地,曾幾何時,養殖產業也很紅火,后來因為養殖戶紛紛改行,這里便剩下了5處廢棄的養蝦池。久而久之,變成了死水池子,繼而垃圾亂倒、雜草叢生,河道淤積。
2017年9月,第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山東期間,就有群眾投訴反映:“嶗山區沙子口街道大河東河和登瀛河入海口位置,存在建筑垃圾,環境雜亂差,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群眾的呼聲就是政府工作的導向,嶗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第一時間作出批示,要求相關部門立即趕到現場調查處理,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和舉措。
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勢制宜,既要讓死水池變成景觀帶,更要讓景觀帶變成生態帶,還要讓生態帶變成產業帶、文化帶。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深入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在破立之間,嶗山區強化整體思維、系統思維、超前思維,盡顯生態智慧,書寫生態大文章,將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修復整體考量,走出一條生態保護、修復、完善、升華的創新之路,真正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三期工程,精準施策巧治理
嶗山區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為契機,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大河東河口綜合整治修復工程被列入嶗山區政府區辦實事,區主要領導牽頭負總責,并組建指揮部統籌推進。區街兩級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對大河東河口區域分三期開展了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工程。
沙子口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8年,沙子口街道投資1600萬元,實施大河東河口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整修景觀護岸1.45公里、清理河道及種植綠化植株,修復水域生態岸線,提升區域生態環境。
2019年,嶗山區投資3000萬元,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根據大河東河口地理條件和周邊環境現狀,從生態種植、河口修復、組團綠化等方面,建設嶗山路背景生態林、梨樹園、山茶園等五個園區以及生態水系區域。
2021年,嶗山區投資3000萬元,開展生態環境提升項目,在園區內建設黨建引領、軍民共建、歷史連廊、雙擁林等項目。在提升生態環境的同時,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繼承和發揚地方擁軍優屬、軍隊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
大河東河口區域生態修復工程總占地面積約262.5畝,如今園區內建有水域面積4.5萬平方米、苗木1萬余株、主題雕塑3座、小品雕塑55座、涼亭5座、橋梁3座。為保持長效整治效果,沙子口街道自2022年起,每年撥出專款180余萬元,聘請養管單位對雙擁公園進行全面養護。
生態重塑暖民心,“登瀛梨雪”勝當年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是一場硬仗、苦仗,沒有退路,必須打贏。嶗山區打出組合拳,連續4年對大河東河口區域采取環境綜合提升工程,同時開展以“生態、潔凈、整齊、美麗”為標準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大河東河口區域既提升了“顏值”,更涵養了“氣質”,整體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提升。
眼前的生態美景讓大河東村民姜文感觸頗深:“俺家就住在雙擁公園對面,公園原來是一片死水池子,老遠就能聞到腥臭味,路過這里都得繞著走。冬天刮西北風的時候,什么擋頭也沒有,經常是塵土飛揚。非常感謝黨和政府給我們當地居民辦了一件大好事,公園建好了,最大的受益者還是我們周邊的居民,將來還可以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
“清輝所照,山態欲活。登北峰,憑石遠眺,香雪滿目,山坡田隙,皆種梨花,周圍數十里,絕無雜卉。”清光緒年間,林鐘柱曾經贊嘆登瀛村的梨花。1937年出版的《青島概況》中,“登瀛梨雪”被列為青島十景之一。伴隨著嶗山區生態環境的不斷提升,大河東河口區域內不光是上百棵百年老梨樹在每年4月份開得一樹春雪,雙擁公園內新引種的600多顆梨樹更是“千樹萬樹梨花開”,迎風綻放,田園風光如詩如畫。
“顏值”“價值”雙提升,打造生態富民金名片
綠水青山不僅有“顏值”,更有“價值”。從原先的廢棄養蝦池到現在風景秀美的雙擁公園,這個生態治理工程本身就是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具體實踐,也是以環保督察督促問題整改的生動體現。
“目前大河東河口區域生態園區基本建設完成,爭取打造成全省知名的雙擁公園,給當地居民及全國各地到青島的游客帶來一個具有本土特色,彰顯時代精神、愛國主義教育和生態環保理念相融合的休閑場所。”沙子口街道相關工作負責人介紹道。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嶗山區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描繪“鄉村水墨畫”功夫繪就鄉村美,以描繪“城市工筆畫”功夫繪就城市美。做好生態宜居民心事,擦亮生態富民金名片,集全區之力,推動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水平。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