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是怎么死的韓信的真正死因_韓信是怎么死的

        2023-04-07 14:50:36       來源:互聯網

        1、韓信(?-前196年),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軍事家,是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杰之一,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

        2、韓信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歷任齊王、楚王、淮陰侯等,卻也因其軍事才能引起猜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漢高祖劉邦戰勝主要對手項羽后,韓信的勢力被一再削弱,最后由于被控謀反被呂雉(即呂后)及蕭何騙入宮內,處死于長樂宮鐘室。

        4、韓信還是平民時,既當不了官,也無法經商過活,經常寄食于他人,為眾人所厭。

        5、后來加入了項梁的起義軍。

        6、前208年項梁死后便成為項羽部下,曾經數次向項羽獻策,但項羽沒有采用。

        7、韓信在項軍內僅任炊事兵與守門官,認為沒有前途,于是在前206年,漢王劉邦進入巴蜀時,韓信逃離楚營,投奔漢王劉邦。

        8、 韓信最初未被漢營重用,后來因為涉嫌犯軍法被處斬,在行刑時已有十三人被斬,臨到韓信時,他見到夏侯嬰,便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夏侯嬰感到驚奇,釋放了韓信,后來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任韓信為治粟都尉,但韓信并不滿足于這個職位。

        9、韓信與蕭何數次談話,蕭何對他有深刻的印象。

        10、到達南鄭一段時間,韓信估計蕭何已經向劉邦推薦自己,卻沒有音訊,感到不受重用,于是離開漢營,準備另投明主。

        11、蕭何聞訊,認為韓信這樣的將才不能輕易流失,于是蕭何不及通知劉邦便策馬于月下追韓信,終于勸得韓信留下。

        12、 起初,劉邦聽說蕭何逃出,十分驚恐,后來聽說他是為了追韓信,于是問他:“這么多人逃回東方,你都不追,為何為了韓信?”蕭何于是推薦韓信給他,認為韓信是一個無人能及的人才(“國士無雙”)。

        13、劉邦接納蕭何的建議,模仿古代筑壇拜將,封韓信為大將,即漢軍的總司令。

        14、拜將后,韓信立刻向劉邦剖析天下大勢,并向劉邦提出其分析和戰略。

        15、劉邦同意,并依照韓信的計劃作出部署項羽分封諸侯后不足一年,齊國已經發生內亂,項羽于是親率楚軍北上平亂。

        16、此時,劉邦出兵進攻關中,由韓信領軍暗渡陳倉,突襲雍王章邯,漢軍大勝,很快便攻占咸陽,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投降,關中大部份平定。

        17、(當章邯還堅守廢丘時,劉邦留下韓信圍攻廢丘;自己則聯合其他諸侯,趁項羽還在齊國時,領聯軍56萬人攻占項羽首都彭城。

        18、前205年,項羽領兵三萬回師彭城,劉邦這時還在沉迷享樂,結果慘敗,退至滎陽。

        19、蕭何即動員關中老弱和未傅者,讓韓信帶往滎陽前線救援劉邦。

        20、之后,韓信率兵在京城和索城(都在滎陽附近)之間擊退楚軍,使楚軍不能西越滎陽。

        21、 魏王魏豹附楚反漢,劉邦派韓信領兵攻魏,韓信突襲魏國都城安邑,擒魏豹。

        22、隨后韓信率軍擊敗代國,這時漢營調走他旗下的精兵到滎陽抵抗楚軍。

        23、韓信繼續進軍,在井陘背水一戰,以少數兵力擊敗號稱二十萬人的趙軍,擒趙王趙歇。

        24、韓信聽從廣武君建議,派人出使燕國,成功游說燕王歸附漢王。

        25、 前204年,劉邦派酈食其游說齊國結盟,齊王田廣答應,留下酈食其加以款待。

        26、此前韓信已奉劉邦詔攻齊,在得知酈食其成功說服齊國以后,原本打算退軍,但蒯通以劉邦并未發詔退軍為由,說服韓信不要把功勞讓給酈食其,韓信聽從,攻擊未作防備的齊國。

        27、田廣得知消息后極為憤怒,烹殺酈食其。

        28、韓信擊敗齊軍,田廣引兵向東撤退,并向項羽求援。

        29、韓信在濰水以水計擊敗田廣和楚將龍且的聯軍,龍且戰死,韓信陸續平定齊地。

        30、前203年,韓信以齊地未穩為由,自請為假齊王,以便治理。

        31、當時劉邦正受困于楚軍的包圍下,不得不聽從張良和陳平的勸諫,封韓信為齊王。

        32、 項羽自知形勢不妙,派武涉游說韓信叛漢,韓信以漢對他有恩為由拒絕。

        33、蒯通認為劉邦日后必對韓信不利,多次聳恿韓信把握時機,脫離漢王自立,形成鼎足之勢。

        34、而韓信自認為勞苦功高,漢終不奪我齊;蒯通則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相勸。

        35、但韓信始終抱著漢終不負我的幻想,而不忍叛漢。

        36、前203年,劉邦與項羽議和,兩分天下,以鴻溝為界。

        37、不久劉邦從陳平之計毀約,出兵追擊東歸的項羽,但韓信及彭越沒有派兵助戰,漢軍在固陵被項羽大敗。

        38、劉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答應韓信及彭越事成后封地為王。

        39、韓信及彭越終于帶兵會合劉邦,韓信以十面埋伏之計大破楚軍,最后迫使項羽撤退到垓下,項羽突圍到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遂自刎而亡。

        40、項羽死后,劉邦迅速奪取韓信的兵權,并改齊王為楚王,移都下邳。

        41、 逃亡部將鐘離眛素與韓信交好,韓信便將其收留藏匿。

        42、劉邦得知鐘離眛逃到楚國后,要求韓信追捕,韓信則派兵保護鐘離眛的出入。

        43、前201年,有人告發楚王謀反,漢高祖劉邦采用陳平計策,以出游為由偷襲韓信。

        44、韓信有意發兵抵抗,自陳無罪,但又怕事情鬧大,鐘離眛則自行割頸自殺。

        45、韓信帶著人頭于陳(今河南淮陽)向劉邦說明原委,劉邦令人將其擒拿,韓信大喊“果若人言,狡兔死,狗肉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46、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47、后來劉邦赦免韓信,降為淮陰侯。

        48、 韓信知劉邦害怕自己的才能,常稱病不出,長期怨恨不滿。

        49、當陳豨升官至巨鹿臨走前,韓信與陳豨約定,陳豨若起兵造反,韓信將助一臂之力。

        50、漢十年,陳豨果真反叛,韓信便與家臣密謀從內部襲擊呂后、太子等人,但遭親人告密而走漏風聲。

        51、呂后與蕭何密謀,偽報陳豨已死,引韓信前來祝賀;韓信被束縛后,被斬于長樂宮鐘室,并誅連三族。

        52、 劉邦平定陳豨返回之后,得知韓信已死,問韓信死前說了什么,呂后回答韓信后悔當初不聽蒯通之計。

        53、于是劉邦下令捕捉蒯通,蒯通辯稱“當時只知韓信,不知陛下”而被赦免。

        54、 傳說中,高祖允諾只要韓信“頂天立地”于大漢,絕不以“兵器”殺之。

        55、故韓信被殺時,是吊于鐘樓大鐘下,頭為大鐘所罩,腳懸空于地面,無法頂天立地,并使用竹刀,一說是用桃木劍殺之,以合乎當年的“承諾”。

        56、 司馬遷對此評價為:“……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57、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58、”是以韓信的典故為名的成語。

        59、劉邦曾問他:“你覺得我可帶兵多少?”韓信:“最多十萬。

        60、”劉:“那你呢?”韓:“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劉:“那我不是打不過你?”韓:“不,主公是駕馭將軍的人才,不是駕馭士兵的。

        61、” 韓信早年在淮陰曾受過一個洗衣服的婦人(漂母)的餐飯接濟。

        62、韓信曾表示將來必定報答。

        63、漂母怒道:“大丈夫自己都不能維生,我是可憐你才幫你,哪里是為了報答!”韓信被封為楚王后,回到淮陰,找到了漂母給了一千兩黃金。

        64、 韓信在淮陰還曾受到過重大侮辱。

        65、淮陰市井有人生事,找到韓信說:”看你一直帶著劍,但是我猜你是個膽小鬼。

        66、你有膽量就刺我一劍,沒膽量就從我胯下爬過去。

        67、”韓信看了這人很久,最后甘受“胯下之辱”。

        68、韓信封楚王后,找到了這人,封他為中尉,并對眾人說:“這是一個壯士。

        69、當年他侮辱我時,難道我不能殺他?但是殺他沒有名目,所以我忍了。

        70、” 今天在淮安還有漢韓侯祠、胯下橋和漂母祠,紀念韓信及其事跡。

        71、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語,指韓信一生成敗,從被劉邦重用到最終被處死都源于蕭何的影響。

        72、“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則又指當年漂母施舍救了他一命,最終還是死在另一個婦人呂后手中。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關鍵詞: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