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大國工匠、山東省勞動模范和齊魯大工匠……步入勝利油田張春榮創新工作室,映入眼簾的是滿屋的獲獎證書和獎杯。
今年50歲的張春榮執著于解決油氣儲運難題已三十余載,她將崇尚完美、勇于創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行業內發揮到了極致。
生產難題在哪里,創新的方向就在哪里。張春榮談到自己的“首創”,依然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曾經,郝現聯合站流量計前端有個過濾裝置,需要不定期對里面的雜物進行清理,否則就會發生堵塞影響生產。可是裝置沉重、拆卸復雜,對女工來說是個難題。
“要是能拿個鑷子將雜物輕松捏出來就好了。”張春榮動起腦筋,希望用自己的技能解決這些難題。想法很快成形,但同事的一句話再次點醒她:與其等堵了之后清理,為何不在堵之前就自動清理呢?沒日沒夜的設計、反反復復的試驗改造。一個不用關停設備、不用人力搬動、能夠自動清潔雜物的旋流式兩相過濾器研制成功并被應用到生產中。
這是張春榮的第一件發明專利。原本一個“偷懶”的想法,最終變成解決問題的實物。這讓張春榮嘗到了發明的甜頭,也激勵了她繼續革新發明。從此,同事眼中的張春榮不是在現場解決問題,就是在去解決問題的路上。她介紹,目前已解決基層班站生產中的關鍵操作和技術工藝難題76個,累計創效7200多萬元。
余熱再利用、油泥砂減量化和原油揮發氣智能回收等課題研究,實現污泥不落地、廢氣不上天和熱能全回收;研發的緩存池密閉裝置解決了工藝緩存池密閉難題;柱塞式注水泵高效運行裝置讓柱塞泵填料使用壽命由5~7天延長至150天以上……張春榮說:“2017年5月創新工作室成立,已成為擁有33名創新骨干的精英團隊,完成創新成果85項,撰寫技術論文39篇,榮獲國家專利35項,國家優秀QC成果一等獎5項,12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被評為齊魯工匠創新工作室、中國石化示范性職工創新工作室和全國優秀質量小組。”
匠心精神,薪火相傳。徒弟崔麗自豪地說:“我是‘融智課堂’的學員,張大師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她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激勵我們不斷前行。”張春榮創辦的“融智課堂”已累計帶徒138人,25人晉升為技師、高級技師,32人次在局級以上技能競賽中獲獎,6人在全國技能大賽中獲獎,7人獲全國技術能手、中央企業技術能手和中國石化技術能手稱號。
(王國章)
(責任編輯:劉小溪 審核:蔣文娟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