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小修小補”回歸 城市更有溫度

        2023-06-16 09:24:35       來源:江西日報


        【資料圖】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付強

        拉鏈壞了下樓可以換、鑰匙丟了路邊直接配、鞋子壞了街角就能補……“小修小補”雖不起眼,卻是居民生活的剛性需求。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街道越來越干凈整潔,小區環境越來越優美舒適,身邊的修補服務卻越來越難找。采訪中,有的居民大倒苦水:車胎破了得拎著自行車滿街找人補,十分不便。

        不過,記者日前在南昌市西湖區繩金塔街道耶蘇堂社區便民服務廣場,卻看到了另一番景象。這里搭建了修傘、縫補、修鞋、理發、配鑰匙、家電維修等多個小木屋,屋子里,人們聚在一起談笑風生,煙火氣十足。

        其中,趙長根的小木屋最受歡迎。這間不到十平方米的小木屋里,堆滿了居民送來需要修理的雨傘、家電,趙長根逐一編號登記。東西修好之后,他便第一時間通知居民取走。在維修過程中,趙長根不收取任何手工費,如果需要更換配件,則收取相應材料費。趙長根是一名有著52年黨齡的老黨員,精通維修技術,從國企退休后,常常上門為群眾解決各種維修難題。去年11月,趙長根得知社區要建設便民服務廣場,并對外招聘有特長的黨員群眾加入服務團隊,便第一個報了名。

        耶蘇堂社區黨支部書記戰曉茜介紹稱,去年11月,社區邀請轄區人大代表、老黨員、群眾代表召開幸福圓桌會,公開征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縫補、修鞋、配鑰匙等“小修小補”問題高居訴求榜首。隨著調研的深入,社區意識到,“小修小補”是具有濃郁煙火氣的便民服務,得想辦法為“小修小補”留出一席之地。隨后,社區將社區活動廣場閑置的一角利用起來,建起了便民服務廣場,所有租戶免收租金。這樣一來,既解決了流動小攤影響市容環境和擾民的問題,又減輕了從事“小修小補”的群體租賃店面的負擔,還給居民提供了生活便利,一舉多得。

        同樣,在景德鎮市昌江區景航社區,每個周末,擁有一技之長的師傅都會自發前往社區的群眾文化活動廣場,主動參與修補服務,深受鄰里街坊們的歡迎。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引導居民參與鄰里互助,漸漸形成了‘你幫我助’的濃厚氛圍,讓小修小補重新回歸居民生活。”該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志紅告訴記者,社區將師傅的特長及相關信息登記在便民服務中心平臺上,只要群眾有需求,社區就幫助他們聯系相應的師傅。對于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師傅則提供上門服務。

        城市再大也是一磚一瓦地建,生活再好也要一針一線地過。今年,商務部明確要求重點完善社區消費的供給設施,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一圈一策,推動補齊便民服務設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類業態和品質提升類業態。相信,隨著我省各地積極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圈”,越來越多的修補服務將有序回歸百姓生活。

        關鍵詞: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