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證據三性指的是什么?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2023-05-08 16:55:46       來源:法治通

        民事證據三性原則:

        1、真實性。指一份證據本身形成過程是客觀真實的,不是出具證據的一方有意偽造的,同時其中的內容是能客觀反映待證事實的;

        2、合法性。證據符合證據的法定形式;

        3、關聯性。證據與待證事實之間必須具有一定的聯系。

        民事訴訟證據規定:

        第一條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被告提出反訴,應當提供符合起訴條件的相應的證據。

        第二條 人民法院應當向當事人說明舉證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

        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第三條 在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實,或者對于己不利的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

        在證據交換、詢問、調查過程中,或者在起訴狀、答辯狀、代理詞等書面材料中,當事人明確承認于己不利的事實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四條 一方當事人對于另一方當事人主張的于己不利的事實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經審判人員說明并詢問后,其仍然不明確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視為對該事實的承認。

        第五條 當事人委托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的,除授權委托書明確排除的事項外,訴訟代理人的自認視為當事人的自認。

        當事人在場對訴訟代理人的自認明確否認的,不視為自認。

        第六條 普通共同訴訟中,共同訴訟人中一人或者數人作出的自認,對作出自認的當事人發生效力。

        必要共同訴訟中,共同訴訟人中一人或者數人作出自認而其他共同訴訟人予以否認的,不發生自認的效力。其他共同訴訟人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經審判人員說明并詢問后仍然不明確表示意見的,視為全體共同訴訟人的自認。

        第七條 一方當事人對于另一方當事人主張的于己不利的事實有所限制或者附加條件予以承認的,由人民法院綜合案件情況決定是否構成自認。

        第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事實,不適用有關自認的規定。

        自認的事實與已經查明的事實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確認。

        第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當事人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撤銷自認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

        (一)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的;

        (二)自認是在受脅迫或者重大誤解情況下作出的。

        人民法院準許當事人撤銷自認的,應當作出口頭或者書面裁定。

        第十條 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證明:

        (一)自然規律以及定理、定律;

        (二)眾所周知的事實;

        (三)根據法律規定推定的事實;

        (四)根據已知的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出的另一事實;

        (五)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

        (六)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基本事實;

        (七)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

        前款第二項至第五項事實,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反駁的除外;第六項、第七項事實,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