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接下去兩三個月的日子,儂心要定下來,阿拉都會幫儂的……”握著老張的手,顧宇清懇切地說道。顧宇清,是虹口區230舊改地塊群眾工作組組長,也是地塊所屬虹口區廣中路街道舊改分指揮部“老書記工作室”成員。這個“老書記工作室”,是由街道多個居委曾經的居民區書記、居委會干部、社區民警等組成的隊伍,目前共有7人,平均年齡67歲,他們都有著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不久前,230地塊剛剛完成了居民100%自主搬遷。但走進舊改基地,發現“老書記工作室”里大家全員在崗。居民都搬走了,“老書記”們還在忙什么呢?原來,居民交房后,早已完成舊改任務的“老書記”們,還提供著“衍生服務”:幫著居民協調家庭矛盾,幫著他們出謀劃策,幫著他們找過渡房,幫著他們搬家……一天下來,年近古稀的“老書記”們常常是口干舌燥、腰酸背痛。不過,在他們看來,群眾工作無小事,只要群眾需要,他們的工作就沒有劃上句號。
吃過午飯,原本住在230街坊的老張便晃到基地,找“老書記”們談談心。老張家的房屋是私房,他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但只有他自打出生就一直生活在這里。老張原本是一名司機,但38歲時母親重病,他便辭去工作,一心在家照顧年邁的雙親,直至2016年老人離世。去年,230街坊列入舊改征收計劃。和很多舊改居民的想法一樣,老張也是既激動又忐忑,程序怎么走心里都沒底。在虹口區第一房屋征收事務所經辦人和“老書記”們的政策梳理下,老張一家捧好了“大蛋糕”。但到了具體分配時,家里人要如何協調,他們又找到了“老書記”。顧宇清記得,有天晚上他們一直談到8點多。搬遷時,考慮到年近六旬的老張獨居,“老書記”們又主動提出幫他一起搬家。二樓窗口下,架起一把梯子,比老張還年長的“老書記”們幫忙接過窗口中遞出的櫥柜、沙發;一樓小門里,“老書記”們幫著老張整理物品、搬床具;門外,“老書記”借來三輪車,擺上物品踏上車一次次幫他“螞蟻搬家”……到了新家,“老書記”們還幫忙一起整理物品,讓原本空空蕩蕩的屋子充盈起來,也有了生機。
“非常感動,盡管家里意見還有些不統一,但我最終還是選擇相信‘老書記’、相信街道、相信政府?!崩蠌執寡?,這樣的信任也花了一段時間才建立起來。最初,他和家人也曾道聽途說,對當前的舊改政策有所誤解。再加上他對老房充滿感情,一磚一瓦一柱都是自己修復,2019年時還做過整體裝潢。起初,他和家人的配合度不是很高。但“老書記”上門走訪時,發現他家門口的下水道長期漏水,存在有安全隱患。盡管舊改在即,便“老書記”們說,住一天就要保證他一天的安全,還主動聯系相關部門,把水管修復好,這讓他很受感動。聽說他當過多種車型的司機,“老書記”們還提出,在他需要的時候,會幫他一起找工作。后來,他有什么煩心事,除了和家人商量,也會踱到基地找“老書記”們聊聊。最終,在“老書記”的苦口婆心下,他聽從建議,按時簽約、交房,為自己和家人爭取了最大利益?!拔覀兏私赓N近居民,能夠幫居民出出主意。而且居民也信任我們,信任了就走得進門、說得上話。”顧宇清說,舊改,最終是希望讓居民開開心心、踏踏實實地開啟新生活。
作者:單穎文圖片、視頻由虹口區舊改指揮部提供編輯:周辰責任編輯:劉力源*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